大熊猫研究专家称地震可能致一些珍稀物种灭绝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3日15:28 瞭望东方周刊

 《望东方周刊》记者邓若楠/上海报道

  这次大地震对当地生态的影响目前还很难定论,但地震引发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可能会造成当地一些珍稀物种灭绝

  “地震发生后,对于震区1000多只野生大熊猫和其他野生动物来说,食物短缺并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地震将加剧孤岛形式的野生动物分布趋势,加剧当地自然生态破碎化程度,这对野生动物物种是很大的潜在威胁。”吕植告诉本刊记者。

  吕植是我国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保护国际(CI)”中国项目负责人。她1985年起开始对大熊猫自然生存状态进行野外考察,目前她所带领的“保护国际”中国项目的工作优先区也是中国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震前:自然生态破碎化已比较严重

  吕植告诉记者,震区当地的生态特点是深切峡谷众多,属于地质灾害频发地区。近些年当地的建设开发,比如修建水坝、公路,以及开发旅游等,更导致这一地区整个自然生态的破碎化程度比较严重,生态非常脆弱。

  破碎化是生态学上的一个用语,主要用来描述栖息地的完整性和连接性被破坏的程度。

  我国西南地区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西起西藏东南部,穿过川西地区,向南延伸至云南西北部,向北延伸至青海和甘肃的南部。拥有12000多种高等植物,占中国高等植物物种总数的30%,可能是世界上植物最丰富的温带地区。中国大约50%的鸟类和哺乳动物栖息在这一地区,包括许多珍稀和特有的野生动物,如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雪豹、羚牛和白马鸡等物种。

  目前西南山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由于自然资源被过度开采受到了严重威胁,森林覆盖率在过去的几十年内从30%下降到15%,长江流域已经丧失了85%的原生森林,栖息地的破碎化与退化已经造成野生动物种群的严重下降。

  吕植告诉记者,根据遥感影像解译结果估算,此次汶川大地震震中50公里范围内植被总面积为43719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19997平方公里。震区涉及的植被类型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与高山草甸,裸岩与流石滩等。其中,受灾的植物濒危物种有185种,野生动物濒危物种有104 种。

  震后:一些珍稀物种可能灭绝

  位于此次汶川大地震震中心的卧龙自然保护区是著名的“熊猫之乡”,区内的大熊猫数量约占全国总数的10%,还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2种,二类保护动物44种。被列为国家级保护的珍贵濒危植物达24种。

  地震发生后,保护区成为一座孤岛,数千名群众被困,同时,包括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在内的86只大熊猫也被困其中。

  吕植告诉记者,当得知地震消息后,她立刻发动所有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卧龙保护区,但是电话已经打不通了。她说,由于还没有更具体的调查数据,这次大地震对当地生态的影响目前还很难定论,但地震引发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可能会造成当地一些珍稀物种灭绝。

  “对于生态系统来说,公路本身就是一种隔离,把一个原本连接的栖息地隔离成一块一块。此外,修建公路时需要开山,导致公路旁的山体失去植被保护,地震发生时,增加了山体滑坡频次。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公路受损就非常严重,影响及时救援,这个因果关系非常复杂。同时,这次地震形成的很多堰塞湖对水坝等设施也产生很大威胁。这些问题在灾后重建时应该考虑在内。”吕植说。

  她告诉记者,目前将全力以赴投入救援工作,接下来逐渐开展实地考察和监测,考察震前震后动植物的分布变化,考察栖息地破碎化程度,再考虑从栖息地完整性入手重建的问题。“这将是一个长期工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