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整合民间力量实施地震灾民心理干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7日11:46 法制周报-e法网

  编者按:汶川大地震使身处灾区目睹无数悲惨情景的灾区群众遭遇了巨大心理创伤,连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学专家以各种方式积极为灾区群众提供心理支持。由于需要心理干预的人数众多,在心理专家无暇顾及每个受灾群众的时候,心理救援志愿者力量填补了这个空白。

  ⊙《法制周报》特派记者陈宁一发自绵阳

  36岁的王晓明留着寸头,戴着一副宽边眼镜,憨态可掬的模样。这个武汉某房地产广告公司老总,平和,热情,自信。地震之后,他放下手头繁忙的工作,邀请了几位心理咨询方面的朋友,到四川做心理救援志愿者。

  现在,他站在一个蓝色的帐篷外边,帐篷周围挂满了色彩斑斓的画。四周是打闹玩耍的孩子,大多笑得很开心。他光看着,不说话,也眯着眼笑。

  这是棚子架起来的第7天,他们得到国家卫生部派驻的心理干预专家组的支持,在九洲体育馆设点做心理干预工作,成效明显。5月25日,他们在帐篷外面挂了个挺惹眼的牌子——“希望九洲”。

  “希望九洲”的出现,实际上是政府主导下积极调动民间力量,联合抗灾的一次颇具价值的实践。国家卫生部派遣的震后心理干预专家组专家何鸣表示,“志愿者与专家各司其职,分工合作。这种模式被证明对灾后心理干预工作是非常具有成效的。”

  月月的画

  月月(化名)来到“希望九洲”时,情绪低落,往王晓明跟前一坐,就趴在桌子上不搭理人。

  这是一个有些微妙的初次见面。王晓明一直在揣度。她到底怎么了?遭遇了什么样的事情?随后,他拿了三颗奶糖检验孩子的状态,“月月,吃糖吧?”沉默,摇头。

  王晓明从身后拿出了一把彩笔。“月月,画画吧?”她想了想,挑了一支黑色的笔。“随便你画什么都行。”

  于是,白纸上出现了这样的图案。一个漂亮的小女孩,身边有音乐符号飘荡,一只人形的蝴蝶、小树。“她画得很好。”王晓明觉得。他开始引导月月。“你是不是在学校经常办黑板报?”月月点点头。“你的学习一定不错。”依然点头。

  这时王晓明心里有底了。他知道,这是一个优秀的女孩子。月月逐渐对他不再那样冷漠。她说,“这个小女孩是我。 ”

  “你是不是爱唱歌?”

  “不是。”“那是你好朋友爱唱歌?”点头。“是不是朋友找不到了?”点头。

  这时,王晓明又将糖果凑了上去。依然被月月拒绝了。“再画一幅画好吗。”她开始动笔。

  衣柜、小床、床前有一双小鞋。“鞋可能代表着某个人,床则代表着休息。”王晓明解释。

  “你是不是因为失去了某个朋友?”月月点头。现在你能把最不开心的事情写出来或画出来吗?片刻之后,月月在一张白纸上顶格写下了“妈妈、妹妹你们在哪里?我只想要一个幸福完整的家。”随即泪如泉涌。

  月月逐渐将自己痛苦的源头释放开了。“你想摆脱这个痛苦吗?”王晓明给了月月一个信念:摆脱痛苦。他告诉《法制周报》记者,“当她重新体会这种惨痛的回忆时候,必须有一个信念支撑她。”由此,月月终于敞开了自己。

  当王晓明第三次递上糖的时候,他并没有再像前两次一样选择奶糖。“我给了她一块口香糖,她接受了。”

  现在,月月经常会笑着主动跟王晓明打招呼,她也加入了“希望九洲”当志愿者。不但要自己快乐,还要让别人快乐。

  特殊的庆生会

  小华(化名)的照片,挂在“希望九洲”的帐篷上面。他睁着一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

  5·12地震发生后,小华就失踪了。5月24日,是他10岁生日。志愿者们将他的父母邀请过来,为其办一个特别的庆生会。

  孩子们围绕在小华父母身旁,前面有简陋的蛋糕和蜡烛。孩子们唱起了歌,与夫妻俩一一拥抱。

  “小华现在在一个美丽的地方生活,他在那会遇到更好的老师,更好的同学。他永远是快乐的10岁。”随后,志愿者烧了一张纸。现场,所有人都泪流满面。

  小华的父母则不停地说着,“谢谢,谢谢大家。”晚上,志愿者队伍负责人申队长,到夫妻的帐篷中做回访。她说, “夫妻俩感觉释放了压抑许久的眼泪。男人告诉我,他们还年轻,可以再生一个。”在这对父母心目中,“孩子永远活在了心里,永远是快乐的10岁。”

  男人开始向申队长倾诉,“我在地震中曾经救了一个女孩子,她现在残疾了。母亲去世,父亲在外面打工。我希望能收养她。”

  现在,这对夫妻又有了新的生活目标。“这能成为支撑他们生活下去的动力。”申队长欣慰地说。

  在短短一个多星期的日子里,“希望九洲”队员们试图抚慰灾区人们受伤的心灵,试图给哀伤的九洲体育馆带去希望。

  志愿者不但影响孩子,还通过孩子去影响他们的家长。队员郭峰告诉《法制周报》记者,“受伤害的人们警惕性很高,保护意识很强。无法接受我们。我们通过改变他们的孩子,进而影响家长,也能达到心理干预的目标。”

  “我们一直试图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这个活动中,接受了心理干预的人们能够跟我们一起努力,又去感染别人。不单单让自己快乐,还要让别人快乐。”

  培训心理救援志愿者

  从帐篷搭起来那一刻起,王晓明和队员们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第一条,是办公条件比较简陋,打印或者上网找资料都不方便。甚至要自己拿笔来画。第二条,由于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志愿者形式,因此很多事情没经验。但是卫生部专家组和绵阳市第三医院在这次实践中给予我们很大帮助和指导。这一点让我们充满信心,同时也心怀感激。”

  其实,创立之初,曾有专家质疑过志愿者的专业能力。心理干预是比较专业化的技能,必须要相关知识背景,才能避免在干预过程中造成二次伤害,甚至是揭了别人伤疤。

  针对这点,“希望九洲”队员表示,“我们只能用行动证明自己。”

  目前,临时安置点的群众正陆续离开。“很多刚刚见到效果的灾区群众不得不中断心理干预,回到家乡去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担心他们目前的心理状态,是否会出现问题。”队员郭峰说。

  “从心理干预角度来看,干预需要连续不断的长时间进行。我们希望,灾区群众离开这里之后同样能得到关注和关怀。”针对这点,卫生部专家早已呼吁,“希望国家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出台相关政策,保障灾区群众,在今后的日子里同样有人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目前的情况是,灾区群众心理状况已经进入一个敏感时期,需要持续地进行观察和干预。”

  有两种方法可以起到作用。第一,在当地相关医务人员中进行心理干预培训,培养本地力量。第二,在全国各地培训志愿者,让他们成为到四川服务的后备力量。

  国家力量与民间力量

  “从唐山大地震,克拉玛依大火、大连空难到后来的桑美台风与山东火车相撞,再到现在的汶川大地震。灾后心理干预其实一直在进步。由最初的缺失,到后来专业医疗机构自发组织,再到国家组织,直到现在国家主导下与民间力量一起行动。”参加过多次国内外重大灾后心理干预行动的何鸣教授,谈到我国灾后心理干预工作时如此表示。

  观念在进步,技术在进步,力量在整合。这是目前我国心理干预工作的真实写照。“可以说,四川大地震中国家力量与民间力量真正开始结合。这是可喜的进步。”同时,何鸣高度评价了地震后心理干预志愿者的工作。无可否认,四川大地震中志愿者的巨大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同时,在这初次结合的过程中。志愿者与专家几乎都提到了一些还需改进的地方,那就是协调不够,或许这只是初次实践中正常的现象。随着今后经验积累,很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通过这次事情,我觉得心理干预这条路今后会越走越好。 ”郭峰很自信地告诉记者。

  现在,何鸣教授正在编一本叫做《志愿者心理救助手册》的自助手册。“我希望所有的志愿者看到这本册子之后,能基本明白自己可以做什么,怎么做,会遇到什么困难。这样能更方便志愿者的培训,减少他们的盲目性。”

  采访的最后,记者得知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临回家的那一天,跑到“希望九洲”帐篷里,寻找帮自己做心理干预的志愿者,找了两个小时才找到,一见面就扑到志愿者怀中,不舍地大哭。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抗震救灾!义卖捐款1元起
•易趣热销诺基亚手机Top8
•1元抢拍~索尼T系超薄卡片机
•瑞丽风百搭长款T恤,暴显瘦
•39元抢今春惹眼的包包
•韩版公主款圆头美鞋30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