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都江堰文物在地震中假毁真留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8日02:50 新闻晨报

  □记者张智丽

  晨报讯汶川大地震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及其他古迹是否安好?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常青教授在经过四五天的现场考察后认为,都江堰景区文物的灾后现状是:整体尚存、露椽落瓦;局部垮塌、假毁真留。

  他举例说,2000多年前建造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这次地震中经受住了考验,堰体基本保存完好,只是鱼嘴出现了裂缝,已经做了灌浆加固处理;纪念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父子的二王庙中,两个建于清朝的大殿整体完好,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的山门、配殿、护坡、蹬道等毁坏严重。此外,如秦堰楼、伏龙观也都未出现塌毁情况,只是有局部损坏。反映当地风土文化的西街上,除少量近年造的一些建筑塌毁外,整条街基本保持了原貌。青城山前山的建筑有局部损坏,但整体基本保存了下来。

  “这些文物建筑得以基本完好,真是多亏了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常青教授解释说,中国古建筑在震灾面前能够“墙倒顶陷屋不塌”,就是因为采用了榫卯的柔性连接方式,在西南地区大多表现为穿斗式结构。体现在这次地震中,真正使用这种方式的老建筑大都没有塌毁,只是局部损坏,比如瓦被震了下来,露出木椽,局部出现裂缝等。而损坏严重的,多是后来建造的“假劣古董”,既缺少现代建筑应有的结构质量,也未保有传统建筑原有的抗震能力。因而这充分说明,简陋的现代方式远不如成熟的传统方式更能抵抗震灾的侵害。

  也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常青教授对灾后的古建筑修缮提出了十六字原则:尊重历史、兼顾现状、因势利导、标本兼治。具体来说,就是不能仅仅只是表面上的“修旧如旧”,以简陋的现代方式搞仿古,而是汲取传统建筑的智慧,从里到外都要汲取传统的精华,“这也算正本清源吧。”

  目前,他和同事正着手起草都江堰文化遗产修缮计划,为下一步的修缮方案打好基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抗震救灾!义卖捐款1元起
•易趣热销诺基亚手机Top8
•1元抢拍~索尼T系超薄卡片机
•瑞丽风百搭长款T恤,暴显瘦
•39元抢今春惹眼的包包
•韩版公主款圆头美鞋30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