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口镇几成交通孤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9日01:13 21世纪经济报道

  交通孤岛

  纵然是救灾物资进入甘肃境内,但被送往需要物资的第一线依然面临众多挑战。交通,正在成为文县抗震救灾的最大制约。

  5月24日上午,本报记者从西安出发,目的地是碧口镇。

  按照非地震时期的线路,比较优化的路线有两条,一是,从西安乘汽车到汉中,再经宁强县过阳平关,途经四川的广坪和姚渡最后到碧口镇。另外一条线路,从西安乘火车到甘肃天水,然后从天水南下经成县到陇南市政府所在地武都,然后从武都到文县转车到碧口镇。

  这两条路线也是目前外界救灾物资进入文县县城和碧口镇灾区的必经之路。

  记者选择了后一条路线。从西安乘坐火车到天水,于当日下午16点到达。但因为从天水到武都大概需要走6个小时的山路,所有的公共汽车都已经停运。

  5月25日,记者乘坐公共汽车从天水赶往武都。下午4点24分,青川发生6.7级余震,公共汽车前后开始有土石滑落,当司机停靠问路时,一个当地妇女扯着嗓子描述刚才她是如何从一块滑落的石头前逃生的,说着说着就泣不成声。

  而这样的路况是运输救灾物资的车辆所必须要面对的。

  文县县政府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面对灾区群众对县政府接收、运输、发放救灾物资不力的指责,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也是做足了努力,但是,交通情况确实不容乐观。他举的一个例子是,曾有一个往灾区运送救灾帐篷的司机,看到山上不断滑落的石头,怎么也不愿意继续开车,“政府也毫无办法”。

  重建命题

  5月22日开始,民政部减灾中心副主任闫志壮带着技术工作组奔赴甘肃、陕西两省灾区,对重灾县市因灾损失情况进行现场评估。

  5月28日,在结束了资料搜集后,他告诉记者,尽管甘肃陇南地区房屋没有大面积的倒塌,但是,实际上已经震酥了,“损失肯定非常严重”。

  这次地震灾难以及灾难后重建,将是这个甘肃省四大古镇之一再次面临兴衰转型的节点。

  据当地人介绍,碧口镇周边地区所盛产的党归、黄芪等药材,还有黑木耳、橄榄油、花椒、茶叶等特产。一直到解放初期,这里还是一个码头,有陇南“小上海”之称。作为链接巴蜀古道和长江水路的枢纽,这里曾繁荣一时。上世纪60年代,在码头文化衰落以后,随着碧口电厂的建设,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工程移民又随之迁来。

  在这次地震以后,记者看到,标志碧口镇码头文化的唯一遗迹——吊桥已经成了危桥,在接下来的重建中,拆除也许是唯一的选择。

  在这里生活了近50年的一位碧口电厂的职工告诉记者,长期以来,碧口镇的年轻人在上学读书和经商之间更倾向于选择后者,但是,他们也都知道,对碧口镇来讲,基于码头的经商时代已经永远的成为过去,交通对碧口镇来讲,已经是走向没落的重要决定因素。即使是周边正在开采的金矿、硅矿和铜矿,也没有赋予百姓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财富。

  于是,从张新平等具有更多知识的碧口镇居民的言语中,记者发现,在成为全国救灾物资援助的盲点以后,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他们担心碧口镇再次成为援助的盲点。  记者 叶一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