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进,只能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9日10:57 南方周末

  不让进,只能猜

  在汶川地震十几天的采访中,马珍对新闻的开放与否体验颇多:“以前,有些新闻官员的态度非常凶,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想这些人为什么不合作,为什么要害怕?你就会追问,他们为什么不跟我们说真话,他们到底在怕什么?这不是偏见,这是很正常的反应。这次我去灾区陪着解放军,看他们工作。开始他们有点紧张,慢慢就放松下来了,很愿意跟你讲话,两天下来,你马上会了解到这些人干得不错,你就很可能会写他们的正面文章。”

  马珍已经“习惯”了在中国采访受阻:邓小平去世那年,她要去邓小平老家四川广元采访,还是不让外国记者去。

  以英文博客“单位”闻名的南非人金玉米在中国已经生活了十几年,他曾亲历SARS等突发事件,他认为新闻开放是利大于弊的:“这次拉萨发生暴乱时,英国《经济学人》记者麦杰斯恰好在那里采访,赶上了暴乱,亲眼目睹了发生的一切。他是惟一在当地的外国记者,结果也只有他发出的报道是最客观的,3月19日《经济学人》有关拉萨暴力事件的报道中,描述了汉人遭到暴力攻击的情形。麦杰斯后来在CNN节目中接受采访,也讲述了他亲眼所见的藏人打砸抢的情况。其他记者没法去现场,只好瞎猜。”

  汶川地震发生后,西方媒体普遍给中国政府打了“高分”。《纽约时报》在地震次日发表文章,不但肯定了中国政府官员和救援人员作出的迅速反应,还赞扬了这次中国政府对信息采取的公开透明举措:“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在其英文网站上,大量报道此次地震灾难,定期更新灾情报道,其中包括最新死亡数字。”

  “不管什么国家,记者有时有偏见,是正常的。记者的工作不是老去夸奖一个国家,而是去找它的不足。比如地震中暴露出来的豆腐渣问题,记者就该去问,为什么聚源的学校榻了,周围的楼却没有塌。”马珍说。

  在金玉米看来,偏见在东西方的对视中一直存在,在媒体中表现的尤为强烈:“确实有些西方记者还用奥威尔《1984》的政治寓言看中国,认为中国依然是斯大林主义的,看中国的目光还停留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也确实有大大小小的官员,思维还停留在对西方媒体敌视、不信任的层面上。”

  “大家看彼此都缺少上下文,尤其对于驻华的外国记者来说,有时会只看到事情的侧面。”金玉米说自己做博客“单位”的目的,就是为西方记者补充上下文。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金玉米在“单位”中翻译了中国媒体有关这次地震的大量报道,“这一次,中国媒体的报道有很多负面批评,比如对豆腐渣工房屋的质疑、对慈善机构的监督,有些报道比外国媒体的批评力度还大。”

  金玉米在汶川地震第二天特别刊登了英国《每日电讯报》1983年11月2日刊发的一篇有关唐山大地震的报道。当时,《每日电讯报》驻华记者格雷厄姆·恩肖(GrahamEarnshaw)与其他外国记者一起被中国政府邀请到唐山进行报道,恩肖在文中写道:“唐山大地震后,这座城市对外国人关闭了整整7年。而此时,距离唐山大地震发生时的1976年已经过去了整整7年。外国记者终于被允许到那里进行参观,看一看那里到底曾经发生了什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