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总理的眼泪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9日17:07 记者观察
记者观察:总理的眼泪
《记者观察》抗震救灾特刊。

  我们看到救灾现场温总理的爱的泪水,看到一颗对人民无限爱戴的高贵灵魂。那是一个为民服务不怕危险的总理,一个感性的不掩饰自己真实情感又理性的讲原则的人道主义者

  总理的眼泪

  本刊主笔 汪洋

  当温家宝总理对着废墟中被埋的孩子哽咽抚慰说“孩子,别哭,孩子”时,相信所有的中国人看着这一幕都会为之动容,这就是共和国的总理,一个统管13亿黎民百姓的国家总理,以他亲切的言语,以他深情的爱心,以他真实自然的身体语言,感动了共和国的子民,感动了全世界。

  悲伤之泪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的特大地震,这是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地震灾害,震惊全球的特大自然灾难。

  事发两小时之后,温总理乘飞机踏上灾区之路,晚20点到达地 震灾情不断的都江堰救灾现场,展示以人为本的亲民的中国领导人形象。温总理在地震灾区身体力行,躬行实践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具体行动,这就是以人为本的中华民族精神遗产的核心。

  温总理在救灾现场,最让13亿中国人感动的是他坚毅的眼神里饱含着深情的泪水,泪水表达着对死者伤者的无限疼惜,无限的爱怜,对生命的尊重。

  12日晚10时,温总理等驱车赶到都江堰市聚源镇中学。当了解到学校有上百学生被埋在废墟下,他深情地说:“我知道消息后第一时间就赶来了,人命关天,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难过。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部力量救人,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在聚源中学门前的广场上,温总理十分沉重地说:“我给遗体三鞠躬。”

  一个大国的总理,如此亲政爱民,如此真切的情感表达,凸显了他的仁爱之心,这是人与人之间充满同情和理解的沟通,一幅写意的人间大爱。

  无论是2008年缅甸热带风暴,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还是2004年底印尼大海啸,世界其他国家很少有领导人会在灾难发生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视察灾情、慰问群众,亲自担任救灾总指挥。而我们的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先后赶到灾区,这是世界执政党从未有过的事情。

  在汶川大地震救灾的前四天里,温总理几乎马不停蹄地走遍能够到达的所有重灾地区,冒着不断的余震和山体滑坡的危险,到汶川、北川、青川、什邡、绵阳等地,亲临一线,从容指挥、调度、慰问。能到达重灾区的运输工具,汽车、火车、轮船、直升机,温总理一一乘坐,不断和时间赛跑。指挥救灾、督促官员、现场拍板之外,他更第一时间到灾区慰问百姓,是灾难现场和全国民心稳定的巨大精神力量。

  温总理,担当抗灾总指挥,面对灾区的父老乡亲,他不是高高在上的钦差大臣,不是发号施令的总指挥,更像一位受灾家庭的长者,流露出焦急关切的真实情感,用自然亲切的身体语言,忐忑不安地牵挂着自己的受灾亲人,这是一种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一个充满大悲大慈的柔情铁骨七尺男儿的真实写照。

  仁爱之泪

  从12日晚10时起,一直到温总理离开灾区的100个小时,他穿行于水泥碎块和瓦砾堆之间,爬上破损建筑走近施救地点,我们看到的是忧国忧民的神情,是对人民至爱至怜的真实流露。当温总理看见那些幼小的生命蜷缩着,鲜血已经凝固,像是熟睡着的样子,温总理哭了,感同身受于灾民的恐惧、悲怆、哀痛等种种人类最值得珍视的情感。他的眼泪充满大爱,清澈,饱含深情。

  温总理与民众在危机时刻的沟通方式,一如亲切的家人,饱含信任,完全没有距离。

  温总理在都江堰市区街道,看望正在雨中避震的群众。当得知有的婴儿缺少奶粉,很多群众缺水缺帐篷时,他马上表示,今天就要力争解决这些问题。他对群众说,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度过难关,战胜这场重大自然灾害。

  当他看到抢险人员正在解救两名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激动地流下了泪。在雨中,温总理一直弯腰察看救援情况。他大声告诉孩子,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

  温总理心系人民,既表现出体贴入微,又展示出大气磅礴。他曾说: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

  在灾区,温总理又说:一点很小的善心,乘以13亿,都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个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

  地震发生后,所有的人都在做一件事,所有的事也都是一件事,那就是抢救生命。

  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快一秒钟就是一个生命,这是温总理的指令。站在地震塌陷的北川中学教学楼旁,温总理对武警战士、消防官员们说:“抢救人的生命,是我们这次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在要抓紧时间。对于被困人员,只要有一线生还的希望,我们就要用百倍的努力把他们抢救出来。”

  在废墟上,66岁的温总理不慎摔倒,手臂划伤,他推开给他包扎的医生,只想着抢救生命。这就是共和国的总理,把人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在救灾现场,处处看得见这样的标语。这些口号,不是大话套话,而是具体的行动,体现出华夏儿女整体的价值精神。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除了活火山,世界上所有类型的灾害基本都有。全球每年发生500万次地震,99%很弱,人们感受不到,但在剩下的1%中,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约有三分之一发生在中国。灾难深重的中国人从来没有被灾难吓倒。中国应付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是非常强的,这是中国人一贯的不屈不挠的性格,不可征服的力量。

  2003年以来,新一届领导人很注意对于自然灾害的应对,无论是2003年非典还是今年年初发生的50年来最严重的南方雪灾,温总理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人民总理人民爱”,中国总理这个职位,自周恩来时代开始,就被赋予了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形象,“周总理”三个字既是一代中国人对周恩来的永恒纪念,也是对继任者的道德标尺和衡量比照。

  1966年3月8日,中国河北邢台地区发生6.8级强烈地震。周恩来第二天就冒着余震亲临地震灾区,顶着寒风、踏着瓦砾、进窝棚、下地窖,慰问伤病员,站在木箱子上给父老乡亲喊话,还带领群众高呼口号:“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42年前邢台地震,周恩来浓眉下忧郁的眼神告诉大家:“这次地震,代价极大,必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

  42年后,温总理在四川特大地震灾害面前,把百姓的疾苦挂在心头,把人民的利益看得比天还高。温总理一次又一次用率先垂范的亲民之举,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敬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爱人民”的大国总理形象,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灾区人民的深厚感情。

  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中国是一场考验,也是一次锻炼。我们无法控制地震,但能够应对地震。在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

  2008年的地震与邢台地震以及1976年的唐山地震相比,中国的拯救能力变得更强,处理方式变得公开透明,舆论更为自由开放,举国救灾的机制更为有效,而温总理与受灾民众沟通的语言、慰问的姿态、鼓励的方式,传承着执政党一贯的理念,昭示着中国软实力的增强,国家崛起离不开软实力的支撑,我们自信有能力应对灾难。

  地震第二天温总理提出五点要求:一是部队要立即从南北两个方向向震中地区前进;二是要争分夺秒抢修公路;三是要进一步摸清受灾情况;四是各部门要想尽一切办法将救灾物资运进灾区;五是对地震趋势作出科学研判。温总理强调,早进灾区一秒就可能多救活一条生命。他要求援救人员尽最大的努力,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付出任何代价,用100倍的努力来抢救生命。

  正在灾区受苦受难的民众以及对痛苦感同身受的全国人民,从温总理略显疲惫沙哑颤抖而坚定的声音中,都听出了真情、信念和斗志,看到了一个不畏艰险勇敢挑战死亡的斗士。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