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山堰塞湖上游地区水位持续上涨。新华社记者 郭威 摄
本报讯前日8时起,一场持续了12个小时的大雨让唐家山堰塞湖再次“悬”了起来,当地降雨达到9.4毫米。经过不间断紧张观测,抢险指挥部的工作人员直呼“虚惊一场”。四川省水文局专家康一彬在绵阳南郊机场告诉记者,这场降雨必然导致上游来水增加,虽然暂时无太大影响,但危险程度会进一步加剧。
施工以来进度最快
武警水电三总队十支队宣传保卫股股长周向军介绍说,截至29日下午,泄流槽开挖最高处有10余米。据施工作业人员估算,整体开挖量已超过三分之一。
水利部长江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杨启贵介绍,虽然遇到降雨,施工部队并未被大雨所阻,战士们以更强的紧迫感与老天抢时间,连夜冒雨作业。从28日下午4时至29日上午8时,共开挖土石方1.9万立方米,是自施工以来进度最快的一个时段。
武警水电三总队两名战士对记者说,不少战友连雨衣都没穿,几天来,地处荒山野岭的工地根本没法洗澡,淋淋雨还真痛快。
大雨将导致水量增加
康一彬介绍,大雨造成的来水增多已经引起水利部门的高度关注。
“从目前反馈的情况看,大雨引起的堰塞湖变化不大。”康一彬说,大雨必然导致上游来水大量增加,来水到达堰塞湖需要一定时间,不会立刻让堰塞湖发生明显变化。
根据水利部昨日发布的信息,唐家山堰塞湖依然是唯一一处极高危险级堰塞湖。水利部信息显示,唐家山堰塞湖蓄水已经超过1.6亿立方米,康一彬介绍,之前堰塞湖的蓄水量每天都在增加1000万立方米,共3亿立方米的蓄水量只能支持10多天,虽然大雨没有造成太大影响,但按照目前的来水增加量,15天之内大坝就将崩塌。
目前,唐家山只有1个水文自动测报设施,为了进一步增强观测数据的即时性和准确性,经过昨日下午的安装,这一设施增加到了3个。当前,绵阳地区已经进入雨季,唐家山抢险指挥部高度紧张,往日多位专家坐镇的指挥部会议室内只剩下后勤人员,专家们全部赶赴一线指挥。
此外,指挥部工作人员还特意表示,根据抢险前线的要求,指挥部已达成共识,在险情排除前将拒绝媒体记者搭乘直升机前往抢险现场。
急需油料难以运进
堰塞坝上44台大型挖掘机、7个作业面的施工并未因大雨停止,但施工前线反馈的消息显示,前几日运送的油料存量仅能满足一天的施工需要,施工人员的物资补给也坚持不了多久,大雨已经让直升机物资运输中断了整整半天。
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物资组的工作人员介绍,昨日下午1时,天气条件允许起飞,油、水、棉被等物资被紧急调运上山。截至17时,南郊机场共起飞10架次直升机,运送了10余名水利专家以及油料、食品和设备等物资。
抢险空调组提供的信息显示,受天气影响昨日下午的物资供应除空降运送外,还增加了空投物资的方式。“在不能降落的情况下,我们进行了低空空投。”空调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指挥部正在试验便于携带的软体油袋和小型油罐,一方面在天气恶化时可以步行背负上山,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低空空投。
面对抢险施工遇到降雨的突发情况,29日上午,水利部部长陈雷、副部长矫勇立即协调部队和有关方面,研究应急对策。随着午后天气逐渐好转,空军抓紧向抢险工地抢运油料等物资,记者在现场看到,几架大型直升机来回穿梭于唐家山堰塞湖上空。每隔10分钟左右,就有一架直升机运来一罐油料。到晚上7时,已抢运30多吨,基本能满足未来几天的施工需要。
武警水电部队政委程跃进向记者介绍,为了增加坝上官兵的供给,昨天下午,大型直升机米-26吊装了一个集装箱的食物和3个大型油罐,现在坝上的油料可以维持两天,食品和水也没有问题。
程跃进还表示,虽然昨天下午大雨已停,但在天气尚未明朗的情况下,武警水电部队曾派出400名官兵背负油料徒步前往坝顶。后来,天气进一步好转,官兵们已将任务调整为修路,以便于施工完毕后上面的官兵徒步撤退。
据天气预报,未来几天,抢险现场还可能有较强降雨。部队已经做好充分准备,1000名士兵随时待命,通过徒步背运方式,向施工现场运送油料等抢险急需物资。
本报记者徐林周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