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愿者的爱心执著让人刮目相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30日21:02 新华网

  他们,是勇于担当的中国青年

  16日,在灾区青川县的一个路口,搭着一个小棚子。路边站着一排少年,自制的“志愿者”红布袖套戴在手臂上。他们顶着烈日,脸上淌着汗水,在过往车辆中穿来走去,给运送救灾物资的司机们指路,给歇脚的灾区群众送上一杯杯饮水。一个叫朱勇的孩子,手提塑料袋,将路人、车上丢下的垃圾,一点点拾起来。

  在这场灾难中,许多青年志愿者表现出的爱心、执著和乐观精神,让无数成年人刮目相看。

  23日出版的澳大利亚主流媒体《澳大利亚人报》报道:“多数志愿者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完全是自发自愿的,没有任何人的行政命令。他们有的驱车几千公里到灾区救助灾民。”这家报纸把志愿者称作“中国温柔的心”。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温家宝总理在北川中学黑板上用粉笔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字,是饱含深意的。人们期待,历经灾难而正在成长的中国新一代公民,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同时,将更多现代特质带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

  青年志愿者备受人们称赞,不仅由于他们的青春热情,更由于一种似乎超越其年龄的理性与成熟。

  以追求个性而备受青少年追捧的“80后”代表性人物??作家韩寒,在地震发生不久,用自己的钱组建了一个小团队,在大规模救援队伍进入前就踏进了条件艰险的灾区。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呼吁灾区需要帐篷和医疗人员,并理性地告诫大家不要随便涌入灾区,避免危险和给救援“添乱”。

  在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读书的22岁女孩高婷,家乡就在震中汶川县映秀镇。听说父母受伤,她一度想立即回家去照顾他们,但是得知学校所属的西京医院要接治100多位来自灾区的伤员后,她作出一个决定:留下来当志愿者,照顾伤员。她说:“我选择留下,不仅因为我会说四川话,还因为我更能体会灾区患者们的伤和痛。”

  “80后”“90后”年轻人曾经被指“缺乏社会责任感,过度自我”、在“蜜罐”中长大、沉迷于网络、花钱“月月光”。而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人们不得不对他们重新认识了。

  新加坡《联合早报》25日发表文章说:“中国的年轻一代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他们知道伸出援手,知道承担责任,知道做出奉献,知道扶助弱者。”

  这篇文章认为,重大事件的曲折起伏,大多牵涉民族情感、国家尊严或国际关系,使年轻人在这些事件中迅速选择自己的立场,确立自己的观点,从而在更长远的意义上,形成一代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和姿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