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入劳动力短缺时代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2日11:48 瞭望东方周刊

  文/陆铭

  我们应该警觉的是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分割,以及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还有正在形成的城市内部户籍和非户籍人口 的二元分割

  汶川大地震悲恸未散,已有人议论这次地震是否会加剧民工荒的问题了。事实上,从2004年开始,中国是否进入 劳动力短缺时代就已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了。

  劳动力短缺的时代没有到来

  那么,学者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总结一下,基本上有三种观点。第一种是蔡昉教授的观点,他认为中国沿海地区 出现了劳动力工资上涨和民工荒的状况,这说明中国已经结束了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态,劳动力短缺的时代即将到来。比较居 中的观点来自李实教授,他认为中国现在进入的是一个结束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区间。第三种观点是孟昕教授、陈钊教授和我合 作的一篇文章里的看法。我们认为,随着城市化比率快速的提高,以及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状态走向结束,中国劳动力短缺 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相对于工业化率而言,中国城市化率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如果与其他国家的相似发展阶段的情况相比,中国的城市 化水平也明显偏低。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包括我们自己的研究也指出,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仍然在扩大,虽然说中国通过三农政策的 实施,试图转变这样的一个趋势,但截止到目前,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在继续扩大,而不是缩小。如果劳动力无限供给的 时代结束的话,农民工工资快速上升,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应该是缩小的。事实却相反。

  第三,在既有的研究中还发现,不仅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扩大,如果只看城市内部户籍劳动力和非户籍劳动力的收 入差距,这个差距也在扩大,而且同样教育而不同户籍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这样一组现象很难让人接受劳动力短 缺时代已经到来的判断。

  为何会有民工荒

  现在来讨论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不仅仅是因为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的现象,这是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更重要的是, 我们需要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首先是劳动力供给,影响中国劳动力供给的第一个原因就是人口的年龄供给。在1982年的时候,人口的年龄结构 有两个低谷,一个是0到4岁,这是计划生育的原因。第二个是在20岁左右的年龄,这是因为历史上的“三年自然灾害”曾 经造成大量人口死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凹槽逐渐地向后推移。到了2005年的时候,有一个凹槽就出现在24岁左 右,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一方面是因为计划生育开始的时候出生的人已经进入到育龄了,另一个方面,他们的父母又是经历过 三年自然灾害人口数量下降时期的,所以,这两个原因的叠加,使得24岁前后这个年龄阶段的农民工供给在近年里显著下降 。也就是说,目前的劳动力短缺有非常明显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因素。

  而且,最近几年里政府持续地实施惠农的政策,包括减免农业税、加强教育方面的公共投资等等,这些政策使得农村 生活水平相对提高,这也会减少劳动力迁移的倾向。

  但同时劳动力的需求也在增长。从2001年加入WTO后,我国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出口强劲增长,2004年以 后,出口增长显著加速,这也导致了劳动力需求大量增长。

  劳动力市场上有非常严重的城乡分割

  然而,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迅速变化是短期的因素,我特别想强调的是第三点,那就是,长期以来导致中国城市化水 平低于工业化水平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制度的症结。

  中国在劳动力市场上有严重的城乡分割,突出表现在社会保障和福利方面。城市里的农民工在社会保障方面和城市居 民拥有不同的权利,他们的子女受教育也和城市居民有不同的待遇。

  有两个因素在农民工流动的过程当中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个是结婚,另一个是孩子教育,这两个因素会减少劳动力 外出打工的倾向。如果农民工可以在城市中得到户籍,得到社会保障,如果农民工的子女可以得到与城市孩子同样的教育机会 的话,农民工为什么要回到农村呢?实际上,这样的制度因素也导致了城市中劳动力供给不足。

  这样说来,我们真正需要警觉的是不是劳动力短缺呢?回答是否定的,我们应该警觉的是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分割, 以及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还有正在形成的城市内部户籍和非户籍人口的二元分割。

  影响中国经济在城乡和区域上的布局

  今天谈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的意义在于,如果劳动力短缺是由于劳动力的流动限制,特别是城市对于农村劳动力的歧视 的话,这个制度就会导致中国经济在城乡和区域的布局上出现较大问题。

  如果存在劳动力流动的城乡分割,导致城市规模增长不足,中国就放弃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最近一篇研究中国城市 规模的文章发现,大约51%到62%的城市都规模过小。在比较典型的城市中,由于城市规模过小造成的损失大约占职工平 均产出的17%,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城市因为规模太小而使职工平均产出损失高达25%到70%。

  著名的新经济地理学家藤田(Fujita)发现,中国城市之间规模差异要远远低于国际上的其他国家,主要还是 因为原来的计划体制长期限制了大城市的发展。

  另一方面,城乡分割导致城市内部产生了新的二元社会。比如收入差距,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收入差距会危害到投资和 经济的增长。同时,城乡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也导致社会和谐受到危害。如果我们将过去20多年来的城乡收入差距和侵财 案件数量画在同一张图里,会发现,两者的变化和波动趋势是非常接近的。

  整合城乡之间的劳动力市场

  长期的城乡分割和收入差距正在导致中国经济的“双重失衡”。从内部来看,在中国内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时候, 国内的需求受到严重的制约。为了维持高增长,必须依靠高投资和高出口。一个没有持续增长的国内需求作为基础的经济增长 ,从长远来看,必然会导致投资效率下降。

  同时,我们的出口持续增长,结果使得中国的对外依存度在2006年已经高达65.66%,这么高的依存度,非 常容易受到国际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这对中国来说,是不安全的。在外贸顺差大量增长的背景下,导致了大量的外汇占款, 一旦这些资金进入市场中就会带来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并对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产生影响。同时,由于劳动力成本低,企业也 缺乏创新的动力。

  从外部来看,中国出现了外贸的失衡。我们的低劳动成本在三股力量下得到了维持,一个是农村移民的持续增长,二 是城市自1996年以来的劳动力市场改革,还有比较弱的劳动保护,再加上人民币低估,导致出口持续上升,并形成了过高 的外汇储备,导致了今天中国所面临的各种形式的贸易冲突。现在我们不仅是和发达国家有贸易冲突,甚至还在国际市场上与 发展中国家存在矛盾。

  因此,不管是从微观还是宏观来说,要走出今天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必须把对劳动力市场的关注,从过于强调劳动 力即将迎来短缺的时代,转向整合劳动力市场,特别是整合城乡之间的劳动力市场,通过要素的流动来缩小收入差距。这样, 中国才能走出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作者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