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目击地震后千年古城都江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3日01:13 京华时报
记者目击地震后千年古城都江堰
地震后坍塌的二王庙。

记者目击地震后千年古城都江堰
地震后蒲阳路的中国银行都江堰支行。

记者目击地震后千年古城都江堰
震后空荡荡的夜啤酒长廊。

记者目击地震后千年古城都江堰
2005年的都江堰风光。图/郭杨

  夜啤广场

  岷江水流入都江堰市市区,便分为走马河等多条水系。水流穿过城区,沿河两岸是夜啤酒广场。

  夏秋之际,华灯初起时,络绎不绝的游客和当地市民喜欢前往河边畅饮,当地人将这种休闲方式叫做喝“夜啤”。

  喝夜啤,已成为都江堰人生活的一部分。夜啤广场最热闹的地方在离堆公园旁的南桥边。

  37岁的罗建是其中一家夜啤店的老板。店名“岷江渔夫”,已开业7年。

  店内共有10张桌子,均设在临江的长廊内,主要卖田螺和麻辣大虾。旺季时,罗建会招聘七八名服务员。

  彼时,酒客满座,常有客人趴在江边的护栏上,边聊天边等座位。

  箱包店老板郭石曾是酒客中的一员,从四川安县来到都江堰市做生意3年的他,早已在潜意识中将自己当作都江堰的一员。

  他很快接受了喝夜啤的传统。在他的记忆中,每晚夜啤广场的红灯笼连串挂起,成捆的雪花啤酒和冒着泡沫的扎啤被摆上桌面。他喜欢一边用手剥着虾壳,一边和朋友聊天。

  “聊什么都可以,喝多了就吹吹牛,或者唱歌。”郭石说,在夜啤广场,有很多安徽的年轻人,背着音箱,怀里抱着电吉他,手持麦克风,只需20元钱就可以随便点歌,高兴了还可以自己唱。

  他说,都江堰人性格温厚善良,喝醉了除了喜欢唱歌外,很少闹事。在江边酣畅淋漓地喝啤酒与唱歌,已经成为他最美好的回忆。

  夜啤店的生意越做越好后,罗建在酒店旁的南桥社区买了楼房。三口之家,夫妻俩经营酒店,儿子读初三,生活和喝夜啤一样酣畅。

  5月12日那天中午,罗建和往常一样,到市场买河鲜,他正在厨房收拾鱼时,地震袭来。家里的楼房成了危楼,罗建一家人搬到了河边的帐篷中。

  “别叫我罗老板,现在都受灾了。”罗建苦笑着说,家人平安就已经是万幸。

  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楼房内给儿子做条鱼,但他也知道,这个愿望很遥远。他说,将来还要再开夜啤店,但这是更为遥远的事,“元气大伤了,都江堰人很久都没心情喝夜啤了”。

  傍晚时,罗建来到江边,啤酒长廊空空荡荡,破损的玻璃橱柜倒在地面上,记录着当时的慌乱。红灯笼尚在,随着江风摇摇摆摆。

  他拎了两瓶啤酒,是地震时从店铺中搬来的。“喝点酒压压惊”,他干了一瓶啤酒,然后沉默。虽然江风和涛声依旧,他却说:“怎么也喝不出当时的感觉。”

  喝完后,罗建想摔瓶子发泄,但终于没有摔,瓶子还可以用来装水。

  郭石的帐篷离罗建家的不远,他捡来一块招牌摆在帐篷口,招牌上写着“离堆啤酒第一家”。

  郭石说,夜晚风大,牌子可以用来挡挡风。

  伤心聚源

  从市区中心的离堆公园开车向东南约12公里,是聚源镇。许多农村孩子在这里积攒着进城的梦想,聚源中学是这梦想的摇篮。

  聚源中学从未想到以这样一种方式成名。

  这座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农村中学,一直试图挤进都江堰名校之列。农村娃的勤奋认真,给了学校机会。

  1986年,学校建成了第一座3层高的教学楼,1996年又在教学楼东侧接了一座3层高的教学楼,同时把老教学楼加盖为4层。此时,聚源中学已因首创农村初中寄宿制教育而闻名全市。

  学校西侧的小超市老板高女士已在此地经营7年,她已经习惯听学校每日上午响起的眼保健操的广播声。

  小超市生意最好的日子是每周一的早晨。那时,从家里赶回学校准备住宿的学生,总会在这里购买大量食品和文具。

  高女士说,卖得最好的就是圆珠笔、水笔以及笔记本,“农村娃们都喜欢学习,零食和玩具买得很少”。

  学生们的用功,赢得了回报。在聚源中学校园内的展板上,记录着辉煌的战果。

  “2005届毕业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成为都江堰市农村中学第一名……”

  “2006年,我校毕业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2007年,我校毕业班取得丰硕的成绩,又是历史以来最好的一次……”

  历史在这里断裂。2008年5月12日下午,大地震震垮了聚源中学的教学楼。楼内上课的273名学生和6名老师遇难,10名学生失踪。举世同悲。

  初二(3)班的马国峰是幸运儿之一,当时他在操场上体育课。活着,对他是一种偶然。

  救援结束后的许多日子里,他喜欢爬上教学楼废墟,静静地看顽强耸立的教室黑板。一开始他还哭,后来他变得不爱说话。

  地震过后第5天,高女士第一次回到小超市。她卷起卷帘门,收拾了一下柜台,然后呆呆站立。她妹妹的儿子,在聚源中学读初三,地震时遇难。她劝了妹妹5天,同时也劝慰自己。

  小超市基本没生意。她说,开业只是因为多年来的习惯。她知道,数米之外的聚源中学已是一片废墟。

  5月27日,马国峰复课了,地点在距聚源中学千米的聚源小学。

  他告诉我,他这些天老做梦,一个梦是学校又塌了,连老师和他在内活下来8个;另一个是他梦见学校又建起来,从来就没倒过。

  两个梦反复折磨着他,带着恐惧或喜悦。

  马国峰的同班同学谢强,小学就是在聚源小学就读。读了两年初中又回到原来的小学,一切对他来说熟悉又迷惑。

  他说好像时光倒流,他说希望一切都没发生。

  震后商街

  一切已经发生了。

  在城市街头,巨幅的商业广告被撤下,换成抗震标语。许多标语牌的背后,是垮塌的废墟和布满裂痕的危楼。

  李冰精神已被写入抗震标语。都江堰人在怀念垮塌的二王庙,也在试图延续着李冰精神,继续与自然抗争。

  让都江堰人欣慰的是,除却鱼嘴处遍布裂痕外,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并未受损。

  这让都江堰人安心,他们试图重寻往日的秩序,尽量恢复城市的过去。公交车开始恢复运行,穿梭于许多古香古色的站亭之间。漆成黄色的出租车也重新上路,和过往一样的打表,穿梭,审视城市。

  胡朝俊是都江堰市的一名的哥,地震过后许久,他也没有上班。“满城都在哭,总能见到废墟,心里太难过,没法开车”。

  胡朝俊开出租车已经8年,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大量游客涌入都江堰市,这让他的生意越来越好。他总是热情地向游客介绍美丽的都江堰,“比如购物就是百货大楼,买衣服就去幸福路”。

  胡朝俊所说的百货大楼,是指成都百货大楼都江堰店。

  地震过后数日的百货大楼,一个断臂的模特,孤单地矗立在橱窗内。通过玻璃门,大厅地面上凌乱散落着各类包装,扔得最多的就是应急照明灯的纸盒。

  在以卖服装闻名当地的幸福路上,林林总总的品牌店房门紧闭或者已成危房。一家著名品牌的旗舰店内,温州人老徐正在收拾货物。

  老徐来都江堰市已10年,从小本生意到加盟品牌店,都江堰市记载了他的创业历史。他说,他已经分不清是温州人还是都江堰人。地震后,他决定暂时回温州。温州人的生意头脑,让他选择等待和观望,但城市情结,让他难舍都江堰,“我会回来的,一定会”。

  地震后,都江堰市国土资源局对青城山镇等9个乡镇的外迁意愿展开调查。调查结果于6月得出。届时将根据结果展开灾后安置和重建。

  此外,都江堰地区已有2000余灾民入住临时安置的社区,7个对口省市援建的27万套安置房正在建设中,重建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

  在一所帐篷小学内,一名刚复课的小学生写下他的儿童节心愿,也道出了胡朝俊等许许多多都江堰人的心声,“我希望在六一节那天都江堰会变成以前的样子”。

  孩子的心愿充满希望。

  在充满希望的等待中,城市的伤痕或可平复、愈合、淡去。

  □本报记者 王鹏 卢国强 都江堰报道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任峰涛 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