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买包烟也要凭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3日07:40  三秦都市报

  年度记忆

  买包烟也要凭票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如果你手中只有人民币想买到生活必需品,那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美好愿望而已,那可是个不折不扣的“票证年代”。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票证主要有粮票、油票、煤饼票、豆制品票、肥皂票、香烟票、火柴票、肉票、鱼票、蛋票、布票、煤油票等,另外还有一本每户人家购买紧张商品用的购货证。逢年过节时,有许多的票证临时等待通知才知道用于购买何物。”今年83岁的赵喜善老人家中至今仍保存着几张很久的票据。“那时节,一个人若没有票证,你就寸步难行。假若你出差在外,首先要凭单位证明兑换好全国粮票,否则,全国的大小饭店、市场,一律谢绝供应。哪怕你说破嘴皮,连一片饼干也买不来,就等着挨饿吧。”

  赵大爷告诉记者,当时每个家庭每月要弄清这数十种票子的用途,“那许多的票子颜色、大小十分接近,政府为了贯彻节约的原则,票子印得非常小,像粮票、油票等,不及小指宽,只有半寸长。对于眼神不好,没有文化的老太太或家庭主妇来说,辨别这些票子,那是一个不小的困难,常常闹出许多笑话。有些老年人因为老眼昏花,看颜色相近,时常将豆制品票拿去买肥皂,油票拿去买火柴。”

  “那时候,就算买包烟也要凭票。”有着60年烟龄的赵喜善老人说,当时虽然市面上供应的都是三四角钱一包的中低档香烟,那也得揣张票才能买到。每家每月的供应量还分为大小户,八包或十六包,三角以上的烟为甲级,三角以下的为乙级烟。“每次烟瘾上来了,我们就不得不拉下面子,围聚在柜台前跟女营业员死缠:‘能用乙级票买甲级烟吗?做做好事吧!’”赵大爷说,有时候他们还会采取“移花接木”的方法,将烟票涂改嫁接,“我们惯用的‘伎俩’就是号码粘贴拼接,或用同色的笔来修改号码。做起来不亚于姑娘绣花般的细心,一不小心就被‘蒙混过关’了。”本报记者 赵静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