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旅游:一个西北省份的产业觉醒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6日13:55 中国新闻周刊

  五月的青海湖碧波万顷,群鸟争翔,2008年5月13日,青海省长宋秀岩前往青海湖景区专题调研旅游发展。5 月22日,青海省第三次旅游发展大会在省会议中心召开。

  “要体现原生态理念,提升景区整体规划水平,加快资源整合工作,加大景区环境整治工作力度,抓好重点旅游基础 设施建设项目,把青海湖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驰名的旅游品牌。”这位成长在青海的女省长一再强调。借旅游品牌实现全国乃 至世界驰名,青海旅游,一个西北省份的朝阳产业正在觉醒。

  而在此之前,对于地处西北内陆的普通青海人而言,这是一个并不容易的梦想。“我刚出来工作的时候,很多人还会 把青海与青岛混淆。这两年情况变了,特别是在青藏铁路开通以后,在电视和报纸上,作为旅游胜地,青海出现的频率越来越 高。”陈建青说。

  陈建青是70年代末生人,他的名字源于“建设青海”,青海是他的家乡,虽然他现在在广州工作,但关于当地的消 息仍然吸引着他的眼球。

  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很少有人知道,这首被广为传唱的洛宾老人的歌,就诞生在“三江源”附近— —青海海晏县的金银滩草原。

  长久以来,青海省在公众眼中,仿佛就是一个“遥远的地方”,这样的情况让当地人遗憾。“我深深知道自己家乡的 美丽,然而这种美丽不为人知。”陈建青说。

  变化渐渐开始。2005年,陈建青从媒体上越来越多地看到了家乡的身影,那一年,青海省的标志性景区青海湖当 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湖泊”,而青海省亦将旅游业定位为全省第三产业的龙头和支柱产业。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迅速发展, 2007年,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将青海建设成为高原旅游名省的目标被正式提出。

  青藏铁路开通,无疑改变了过去在地理上被冷落的位置,“青藏铁路开通,青海由此显著地缩短了和世界的距离,青 海旅游包括境外旅游也随之驶入全新的历程。”青海省旅游局局长吴大伟这样解释了距离的意义。

  “我们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底蕴是最大的财富,也是发展现代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青海省副省长 吉狄马加则更多地是从现代精神文化发展的趋势来审视青海的旅游前景,“现在,很多人把青藏称为人类最后的“净土”。在 后工业时代,人类精神上需要这块净土,对很多人来说这是最大的吸引。这种注定我们在新的经济增长点选择过程中,选择旅 游业、文化业。”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三江源国际摄影节 ,这里充满了令人欣喜的机遇和希望。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世界最高大陆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青海省文联副主席、旅游文化研究 所副所长马有义说,“这里不仅有汉族文化,还有藏文化、土族文化、回族文化、撒拉族文化、蒙古文化、阿拉伯文化,是多 种文明交汇之处,旅游发展前景非常好。”

  以政府为主导,借助市场化运作,青海“一圈三线”黄金旅游线路逐渐成形,“坚持精品辐射、梯次推进”成为高原 旅游业的发展原则,其中包括环夏都西宁旅游圈、绵绵祁连美景旅游线、三江源生态探秘旅游线和昆仑文化溯湖旅游线。

  集生态旅游、科学考察、探险旅游、宗教朝觐和民族风情旅游为一体的项目充分体现了青海生态文化资源,形成了自 己独具高原特色的品牌。

  掀起你的盖头来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会奖牌的玉材确定使用青海昆仑玉。以玉比德,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国玉昆仑玉也成 为国际保护级的玉类,对青海宣传昆仑文化来说是一次难得机遇。此前,在青海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的同时,对旅游资源、 产品、形象的对外宣传营销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旅游品牌的宣传需要景点、酒店、航空公司、交通、旅行社等多个行业的协同合作。所有相关行业围绕一个主题, 共同打造一个品牌,才能达到1+1>2的效果。”青海康辉国际旅行社董事长杨成才表示。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走上这块神奇的土地,青海省旅游部门多次赴北京、上海、广东及周边省区召开旅游推介会,更组 团赴国外和香港、台湾等客源市场重点促销。“互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相互开放旅游市场”亦成为青海与江苏等地的旅游 业合作思路。

  北京、南京、沈阳等地至西宁的旅游包机开通了,“青洽会”、“环湖赛”、“国际藏毯博览会”、“三江源摄影节 ”、“国际诗歌节”等一系列文化、体育、商贸活动亦成功举办。

  随着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推进,各个地方政府开始积极寻找自己的定位。青藏铁路沿线城市西宁、格尔木将被建设成 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与旅游集散地。格尔木市旅游局局长李进良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他们计划投资4000万元,用5年时间在 察尔汗盐湖上建成工业旅游区,使这里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死海漂浮”式的旅游休闲。

  其他地区也在寻找自己的特色,例如,以“天下黄河贵德清”的贵德县突出“休闲主题”,确定了休闲为主体,生态 观光和度假为两翼的旅游发展模式。

  青海掀起了盖头,正款款走出深闺。

  文化旅游:前所未有的诱惑

  数据显示,2007年,青海省接待入境旅游者5万人次,同比增长18.5%;接待国内旅游者996.6万人次 ,增长23%;实现旅游总收入47亿元人民币,增加约三成。

  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不仅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带起了相关产业的升温。针对旅游消费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青 海省提出加快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扩大旅游购物消费,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提升经济发展。

  以藏药、藏毯、藏艺“三藏产品”开发为切入点,西宁市的水井巷,被称为“西宁的八廓街”,近年逐渐成为民族民 俗旅游商品的集散地。许多极富特色的地域产品被引入旅游消费市场。藏族、土族、撒拉族等民族手工艺品及各地绿色有机食 品开发也被列为重点的扶持对象。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本地企业的发展,更多其他地方企业将眼光投向了这片新兴的旅游胜地。来自浙江、辽宁、 北京、河北等地企业以独资、合作、联营等形式,投资青海的生态旅游建设。同时,他们对旅游区道路设施建设、文物古迹旅 游点修复项目、民俗产品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及高原湖泊景点开发等,表现出浓厚兴趣。

  根据规划,青海省从2007年到2010年,旅游业发展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 00亿元,相当于青海省生产总值的10%;2010年到2015年,全省旅游业发展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5年 旅游总收入达到160亿元。

  青海,这个曾经闭塞的西部省份,对外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诱惑。

  2007年中秋佳节,在“中国夏都”西宁,青海省委书记强卫与全国重点网络媒体记者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月圆 夜。“青海是‘众山之都、千湖之地、江河之源’,多样性、原生态,这里融合了三种自然地理特征”强卫书记这样分析了青 海在地理上、生态上、资源上、稳定上的战略地位,“希望通过打造‘高原旅游名省’活动把大美青海,壮美青海介绍出去, 吸引更多的游客首选青海。”

  省委书记亲为青海旅游事业作广告,这样的推介力度前所未有。历史和现实把青海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像逐 渐展宽的大河一样,青海高原一定会将壮美、雄奇、辽阔、温厚的大美,慷慨而优雅地展现给这个世界。“我相信,很快,青 海就会成为第二个云南。”陈建青说出了他对家乡的期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