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抗震救灾英雄谱 让青春在无私奉献中闪光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9日06:27 中国青年报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是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之一。灾害面前,北川团县委羌族女书记马晓燕同志团结带领全县的团员青年,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为家乡的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做了大量工作,让青春在抗震救灾中升华。 在学生和亲人之间,她选择了学生 5月12日14时30分,北川团县委计划在县委礼堂召开北川羌族自治县首届青年创业大赛表彰大会,县四大班子的领导以及获奖的青年团员、学生代表共300余人参加大会。正当会议即将开始时,可怕的地震发生了。礼堂里的人们开始慌乱,借着话筒,时为北川团县委主持工作的副书记马晓燕大声喊道:“大家不要慌,让学生先走,不能撤的马上蹲下!” 等摇晃暂时停止后,她立刻和其他干部组织人群有序地撤到户外。她大声招呼青年团员护着学生转移到相对安全处,让带头的老师立即清点学生人数。在得知无一人失踪时,她终于松了口气,才顾得上看看周围的地形。 县委两座办公楼全部坍塌,后方的王家岩山体大面积滑坡,街道两旁的房屋也全部坍塌。她立刻想到,家里的房子塌了没有?母亲还在家里睡午觉,要不要马上回家看看? 一边是不知消息的母亲,一边是300名学生和青年团员,但她坚定地留了下来。她组织年长一些的团员青年安抚学生情绪,同时请示参会的县委领导,及时组织团干部采取“一带多”的方式,有序地将学生、青年疏散到安全处,分区定点安置。因为疏散组织有序,参加会议的人员无一死亡或失踪。 在余震中,马晓燕同志马上组织参会的团干部和团员成立了一个由20人组成的青年应急队,对学生、青年、疏散来的群众进行安抚,维持秩序。然后,组织人员疏散到绵阳各安置点,并及时向团市委汇报情况。随后,她配合团市委将北川中学及曲山小学、陈家坝小学等学校的学生转移到各个安置点,并迅速组织建立了帐篷学校,恢复开课。 “我们青年就是为群众服务的” 马晓燕在做好安置学生的工作后,立即赶回北川抗震救灾前线。她组织招募了2000余人次的志愿者为受灾群众提供服务,并实施了科学的分组管理:北川本地的志愿者主要负责搜救带路方面的工作,外地志愿者主要负责医疗防疫、物资运输、后勤清洁、心理辅导等工作。团县委负责总的人员调度安排,每个小组由两名志愿者分任队长和副队长,负责小组内的工作安排和调度。合理的管理制度使志愿者工作有组织有秩序地展开,发挥了巨大作用。 当群众看到她带领一队又一队的青年志愿者忙碌在抢险救援和安置现场时,都很感动。然而她却经常对受灾群众说:“我们青年就是为群众服务的!” 马晓燕在全县20个乡镇安置点开展了“四个一”(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支队伍、一个工作服务站)工作,使团组织的力量得到了充分发挥。一面旗帜,即北川团县委在全县20个乡镇的主要安置点都有共青团工作阵地;一个支部,即各主要安置点均建立起临时团支部;一支队伍,即“团员青年突击服务队”,为安置点群众提供后勤保障、卫生防疫、心理咨询服务、物质运输分发等工作;一个工作服务站,提供书籍、象棋等文化生活用品,实行24小时不间断服务。 无私奉献在基层一线 地震后,马晓燕带领大家一直忙着对定点安置的学生进行统一登记,统计孤儿和残疾学生数量,联系、安排捐助等工作。 受地震影响,北川的学校教学楼只能等相关部门进行专业鉴定后才能复课。为了使学生能早日复课,团县委在社会的帮助下迅速建设样板教学点,并对“留守学生之家”等青少年活动阵地同时进行建设。 在整个抗震救灾过程中,马晓燕一直坚持战斗在工作第一线,多次深入各安置点、各学校察看情况,组织青年团员带头开展生产自救,并通过“火线入团”“青年团员火线推优入党”等方式充分调动广大青年参与抗灾抢险、灾后重建的积极性,赢得了基层群众的普遍赞誉。 由于在抗震救灾工作中表现突出,马晓燕同志被组织上火线提拔为团县委书记,正团结带领团员青年为重建家园而努力。 新华社成都6月8日电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