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角色转换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0日14:53 南方人物周刊

  政府角色转换

  像台北捷运车站这种以现代化交通设施为民众服务的模式,已经成为近年隐没于政治纷乱之中的“软台湾”的一部份。然而,“软台湾”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所谓的“第一部门”,即政府“公部门”近十几二十年来经历的一场“宁静革命”,以及以企业机构为代表的第二部门,或“私部门”(Private Sector),近年来逐步与全球接轨之后,给政府“公部门”带来第二波的改革压力。

  十几二十年前,台北市民到政府机关办事,有“两高一长”:政府单位的柜台特别高──几乎与人的肩膀同高,个子矮的市民,还得踮着脚与柜台内的官员沟通。另外的“一高”是承办官员的气焰高;“一长”是排队的队伍特别长。不论你是去“监理处”换领汽机车驾驶执照、缴违规罚款,去“户政事务所”办理户口手续,乃至到邮局领一封挂号信……。

  大约二十年前,政府单位的柜台高度放低了,低到只及一般人肚子以下的高度,公务人员接待民众,也规定一律得笑脸迎人(主管就坐在附近监视办事人员的工作态度及表情)。民众等候办事的大厅,通常摆着好几只茶桶,工作人员人手充足的情况下,按规定得倒茶给前往办事的民众喝(台湾称之为“奉茶”)。虽然现在很多人骂陈水扁,记忆中,台北市政府所属单位柜台人员的服务态度,在陈水扁时代得到了大幅改善。政府人员成为名副其实的“公仆”。

  而公家单位办事的快速与明确实在,已经和民间机构毫无二致。在民意代表和媒体的监督之下,公务人员丝毫不敢怠慢,否则就是和自己的饭碗过不去。

  商业服务升级

  三四十年前,台湾的一些馆子或者商店的墙上,常贴着一幅标语“顾客至上,童叟无欺”,那句口号可不比政府机关的政治标语,店家对这张座右铭基本上是奉行到底的。更何况,台湾毕竟也继承了日据时代服务业的遗风,顾客永远有理的风气沿袭至今。台北的百货公司、各行各业,不论店大店小,谁都把顾客当财神爷奉承,“即使店大也不敢欺客”。

  现在,“顾客至上,童叟无欺”的标语口号已经完全消失,但餐饮商家的服务水平反而愈见提升。类似美式快餐连锁店,以及国外各种连锁餐饮业者的进军台湾市场,颠覆了台湾本土既有的餐饮服务管理模式,也是不容忽视的外在冲击因素。更重要的,一种源自前述第二部门的同业竞争──不论是打价格战,或是在大力度强调服务品质方面相互较劲,大凡不把“顾客至上,童叟无欺”当一回事的业者,早已消失在台北的餐饮事业版图之外。

  台北市和全台湾任何地区,无论城乡,只要在大马路边,几乎隔不了三四百米,就会有一家24小时便利超市营业。这是台湾人日常生活最称便利的一个领域。

  台湾超市售卖的产品包括“有形物品”和“无形物品”。“有形物品”通常以吃食为主,日用品为辅。服务人员听到客人走进店内,当自动门铃声响起瞬间,就会齐声高喊“欢迎光临”。便利超市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主要的吃食与基本日用品,店内几乎应有尽有。

  台湾超市商贩售的另一个重头戏,是它最令人称赞的“无形物品”。比如说,在便利店可以代缴手机通话费,代缴家庭水电费,代缴信用卡账单,甚至连交通违规罚单,也都可以在便利超市代缴。因此,台湾的便利超市,是一家永远不打烊的银行(除了代缴款项,通常店内还放置了提款机),也是永远不打烊的政府机关,永远不打烊的快递公司(超市也代寄发国际快递信件),永远不打烊的电信局(可代发传真),以及永不止息的影印店、冲洗照片店。总之,一切想得到与想不到的服务项目,便利超市都可能提供。

  更让市民称便的,是可以驾车进入购物的大型卖场,它更是遍布全台湾各个城乡的人口密集区域。

  假使消费者在超市便利店或大型卖场,买到品质有瑕疵的劣质品,或者完全不符安全规范的黑心商品,消费者完全可以在购物之后的七天内,凭购物时的发票,无条件退换新品或折价退换其它的等值产品。卖场内贩售的一切商品,都在“消费者文教基金会”和各地方政府的卫生机关监控之列。“消基会”经常对各种商品进行抽检测试,各地方政府的卫生部门,也不敢玩忽职守,定期不定期检测商品是否合乎规范,严格把关。

  严格防止黑心商品侵入市场,成为最近以来的全民运动。因为攸关人民的切身安全,不仅在卖场和超市不慎购入黑心商品时,可以循合法管道退换,即使是和政府部门进行商业交易,如果发生黑心商品事件,也可以依法争取自己该有的权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