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台湾经济生力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0日15:19 南方人物周刊
中小企业:台湾经济生力军
每个招牌后面就是一家小企业

  尽管它们的生产能力有限,但是庞大的数量、无所不包的涉足领域,创造出来的产值远高于公营企业

  本刊记者 邹高

  台湾素有“中小企业王国”之称。有人说,所谓的台湾现代经济,实际上就是中小企业经济。

  千万别小看这些平均每家职工人数不到10人、资本额不到30万美元、营业收入不超过15万美元的芝麻绿豆小企业。尽管它们的生产能力有限,但是庞大的数量、无所不包的涉足领域,创造出来的产值远高于公营企业,也多于集团企业,它们是台湾经济的真正的生力军。许多赫赫有名的台湾大企业财团,早年都是从这些草根小企业起家,譬如传统制造业的王永庆、如今的台湾新首富郭台铭等等。

  据台湾“经济部”《2003年度中小企业白皮书》的数据,2002年,台湾民间资本经营的中小企业110.5万家,占岛内企业总数的98%,约有650万人任职于中小企业,占全体企业营业收入的30%;直接出口值占台湾出口总值的20%以上。从整体实力看,无论是在民营企业,还是在整体经济体系中,都居于重要地位。

  辅导政策

  台湾的中小企业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光复初期,台湾当局为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把日本人遗留下来的各种小规模零星企业标售给私人。到1949年前后,大陆的部分私人资本特别是纺织资本大量流入台湾,再加上美国的经济援助和制度引进,台湾中小企业得到较多支持。至1952年,中小企业有近1万家,员工15万人,营业额占生产总值的30%以上,突破了公营企业一统天下的经济体制,在传统的纺织、食品等加工行业中大显身手。至50年代末,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值已经约占生产总值的40%以上。

  通过经济政策,台湾当局营造了适宜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一方面,行政部门对中小企业设立登记的限制放宽,中小企业主的创业障碍较少;另一方面,对中小企业,尤其是新创企业,在资金、技术、租税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

  当时,台湾“工业局”推出一系列工业发展计划,其中包括利用美国援助兴建石化工业基本原料聚氯乙烯。一位米店小老板瞅准了这个机会,成立了一家小企业——台塑公司。这个小老板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台湾“经营之王”王永庆。在塑胶行业获得成功之后,王永庆继续扩展他的经营领域,先后成立了南亚塑胶工厂、台湾化学纤维工业公司等一大批与石化相关的企业。

  20世纪60年代,台湾的中小企业步入了“黄金时代”,一大批民间企业不断涌现和崛起,逐步成长壮大。这与国民党当局一系列扶植中小企业的举措密不可分,这些政策为台湾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软体”环境,从而对促进中小企业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

  完备的融资服务渠道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在融资上,“锦上添花”永远比“雪中送炭”多得多,大银行天然地倾向于跟大企业打交道,这几乎成了一条市场定律。

  台湾当局对“中小企业辅导”的重中之重,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财务融通体系。台湾除了一般的商业银行之外还有中小企业银行、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形式的信用合作社、渔会合作社、农会合作社等民间金融机构。多种融资渠道并存,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台湾对原有的民间金融机构进行改造、升级,设置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专业银行。

  对银行而言,由于很多中小企业本身缺乏信用记录和足够的抵押,向他们放贷将面临很大的金融风险。为此,1974年7月,在台湾“财政部”、“中央银行”和“经济部”的支持下,由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出资成立了“财团法人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这项基金的目标是为那些业务经营良好,具有发展潜力但是缺乏财务担保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保证。

  台湾金融当局采取对中小企业发放低息优惠贷款的方法,在前期重点扶助开发性投资计划,在后期扶助中小企业的产业升级,大大加速了台湾中小企业的发展。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台湾开放了民营银行,金融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由于市场竞争,中小企业的资难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一方面,民营银行积极地介入中小企业的金融活动,疏通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民营银行的出现全方位加强了金融业争夺客户的竞争,从而促进了原有的公营银行改变作风。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教授认为,台湾地方政府的包容性行政风格,在思维方式和社会心理上与内地东南沿海的地方政府天然地有颇多相似之处。台湾当局如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辅导和“输血”,值得内地借鉴。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教授对本文有贡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