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救失事直升机全记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0日20:14 新华网

  新华网成都6月10日电(记者李宣良、黎云、黄书波、朱映涛)“找到了!找到了!”

  6月10日上午,当听到这个本该令人激动的消息时,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里所有的人心情却异常沉重——直升机残骸被发现,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经过连续11个昼夜的搜救,5月31日在执行抗震救灾任务中失事的米-171直升机残骸于6月10日10时55分被发现。直升机残骸坠毁在映秀镇西北的高山密林中,巨大的爆炸使得机上人员遗体已难以辨认……

  11个日日夜夜里,从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到参加搜救的普通官兵,从远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到四川地震灾区的干部群众,都在为机上人员的安全牵肠挂肚,都在满怀希望地期待奇迹的出现……

  牵动人心

  直升机失事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十分关切,指示立即组织力量全力搜救,并委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专程赶赴成都,具体组织搜救工作及处理相关事宜。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迅即组织搜救行动,派出地面和空中搜索分队进行拉网式搜救。

  6月1日上午,郭伯雄一到成都,立即会同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政委张海阳和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同志研究决定,加大搜救力度,增派人员,并积极采取各种技术手段,扩大地面和空中搜救范围。

  5月31日14时56分,邱光华驾驶的编号为734的直升机与地面失去联系。

  15时45分,联合搜救指挥组成立。从这一刻起,成都军区作战指挥室二楼右侧办公室的灯光就再也没有熄灭过。恰如人们心中的希望,一直在燃烧……

  得到陆航团关于直升机失去联系的报告后,指挥部立即指示部队运用各种通讯手段联系机组,同时通过空军中继机、中国 移动手机呼叫直升机和机上人员。从中午到深夜,一连10多个小时,一直没有回应。

  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交汇处的崇山峻岭中,直升机失去与地面的联系,意味着什么……拥有丰富直升机飞行经验的总参陆航部部长马湘生判断:“凶多吉少!”

  成都军区司令部陆航处处长陈格辉是邱光华的战友,担任空中搜救行动的具体负责人。自搜救开始以来,他就一直没有离开过作战值班室。

  “如果直升机的机械有故障,飞行员会在第一时间报告。机组、特别是邱光华机长,具有丰富的飞行经验,不可能是人为原因。”非常了解自己战友的陈格辉说,根据掌握的情况,天气突变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很大。

  陈格辉的判断很快得到验证。在邱光华机组失事前,另一特级飞行员多么秀曾在空中与他通话。

  “天气变化太快,恐怕不行……”这是邱光华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陈格辉认为,直升机失事后,可能出现机体散落,变成碎片的机身涂有军用迷彩,与植被的颜色相同,很难通过肉眼分辨。特别是失事地域山高林密,很多地方因为地震引发山体松动还在不断滑坡,无论是徒步攀越,还是直升机空中搜索,难度都非常大。

  “虽然搜救的难度很大,但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将作百倍努力。”陈格辉说,“我们绝不放过一条线索。”

  立体搜救

  6月1日,出动人员8000多人、直升机20个架次,对银杏乡至映秀镇展开拉网式搜救;

  6月2日,出动人员1400多人、直升机25个架次,对疑似区域展开重点搜救;

  ……

  6月8日,出动人员9389人、3架米-17直升机、1辆水陆工程侦察车、2部轮式动力伞飞行器,对疑似目标实施重点排查;

  6月9日,出动人员9414人及各型飞机和飞行器7架、水上搜救装备2台,对映秀镇西北侧高地进行重点搜寻排查……

  为了尽快找到失事直升机及机上人员,灾区军民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中国式拯救大兵瑞恩”行动。11天时间里,军地先后投入近10万人次、各类飞机和飞行器100多架次,展开地毯式立体搜救。

  在空中,新华社记者跟随直升机,参加了惊心动魄的搜救行动。一次一次充满了期待地起飞,又一次一次黯然神伤地返航。

  6月1日清晨,752号直升机按照预定计划起飞,记者和所有搜救人员一起,打开直升机的窗户,瞪大了眼睛扫寻着山谷的每一个角落。由于失事地点位于山区,除了部分滑坡地带外,大部分地区仍然被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盖。失事的这架734号直升机恰恰涂的是便于伪装的迷彩色,仅凭借肉眼的观察,很难发现目标。

  搜救直升机像一只鹞子,在峡谷中忽上忽下,悬停、调头,空中落差达到2000米,螺旋桨掀起的巨大气流,挥起了巨大的尘土,在直升机窗户上蒙上了一层灰。

  机长杨磊说,搜救直升机在搜救中,风险非常大。峡谷细长,周边的山峰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直升机遭遇紧急情况,没有足够的空间爬升拉高,调头返航的回旋空间也很小。峡谷的气候变化太快,有时候飞得好好的,突然就飘来一朵云,直升机就像一头扎进雪堆里一样,什么都看不见。

  第二天,752号直升机再次起飞,继续搜救。但天气却不作美,能见度很差。昨天发现的疑似目标,也找寻不到了。

  “实在是太难了。”杨磊一边摇头一边说,“盯着看,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一架小小的、涂着迷彩的直升机,没入原始森林,真的就像一滴水汇入大海。从直升机的窗户看下去,刀削悬崖,茫茫森林,让人望眼欲穿,欲哭无泪……

  在地面,上万人参加的搜救行动进行得同样艰难。6月1日17时许,映秀任务区搜索行动指挥组接到报告,有人在漩口镇赵公山附近发现疑似直升机机残骸的反光碎片。

  成都军区某装甲团、某炮兵团,济南军区某红军师和武警官兵立即对赵公山实施拉网式搜索。新华社记者携带海事卫星和照相机跟随前往。

  赵公山海拔2400多米,山上坡陡林密,道路十分难走,即使是走惯了山路的当地村民,也需要近5个小时。

  17时40分,记者和官兵们在当地村民引导下,向赵公山发起冲锋。刚走出不到100米,就遇到了一段约40米长的滑坡地段。这里根本没有路,只能手脚并用,踩着随时可能滚落的石头小心翼翼前行。还没走出险段,前面的人突然一声尖叫,“蛇”,顿时让大家感觉到前路的艰险。

  再往上走,已没有了庄稼,连此前依稀可辨的羊肠小道也被野草、灌木淹没了。为了在天黑前多赶点路,官兵们用砍刀劈荆斩棘,踩着灌木丛前行。

  21时20分左右,同行村民接到电话,有人说在麻溪一带听到爆炸声。官兵们当即决定,连夜从小路赶往麻溪。

  上山容易下山难。此时天已全黑,伸手不见五指,官兵们带的手电筒又不够,只得两三人共用一支。一路上,尽管大家拽着树枝,相互搀扶而行,仍然不时有人摔倒。粗略估计,仅记者摔跤就不下10次。有时下坡路滑实在不好走,就干脆坐在地上滑下去。

  23时10分,赶到麻溪。当地群众告诉官兵,他们刚从附近山上寻找回来,因天黑路险,决定明天再搜救。

  此时,天上电闪雷鸣,夜风劲吹。村民们提醒,可能要下暴雨。部队决定暂停搜救,等待天明……

  失事区域河流纵横、湖泊众多,直升机会不会坠落到水里?搜救部队迅速对失事区域内的水域展开搜索。

  紫坪铺水库大坝上,水陆工程侦察车对水库展开全方位侦察。在显示屏上,浑浊的湖水变成了一片透明,可是偌大的湖底一无所获;

  在岷江岸边,搜救人员对几十公里长的河流进行了河床断面扫描,没有获得丝毫进展;

  在地震形成的一个个堰塞湖边,官兵们冒险进行投锚拖拽,可是每次拉上的都是失望……

  魂归青山

  自6月1日中午新华社受权发布直升机失事的消息以来,各种各样的线索就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传到指挥部。

  “5月31日下午,有群众在映秀镇制药厂附近的山上听到爆炸声。”

  “有人在赵公山附近听到爆炸声,看到黑烟。”

  “在清银寺附近发现一具遗体,怀疑是机组人员。”

  ……

  每天,不断有灾区群众主动向部队和有关部门报告线索,引导部队到可疑地点展开搜救。

  5月31日下午,阿坝州抗震救灾指挥部接到部队关于搜寻直升机的通知后,立即成立以州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军分区领导为副组长军地联合搜救指挥部,迅速展开搜救行动。

  马尔康、九寨沟地区出动应急民兵50人,从汶川县城向草坡乡方向搜寻;汶川县、黑水县出动应急民兵50人,从映秀镇向草坡乡方向搜寻。汶川、黑水县出动应急民兵40人,在映秀镇1.5公里范围内进行大面积搜寻。

  每支搜救小组配备当地向导,沿途各乡镇也派出人员组织搜救……

  总参谋部给搜救小分队配备了北斗一号卫星导航设备,地面搜寻部队的行动实时传回指挥部。在电脑屏幕上,标志部队位置的不断移动的一个个红点,很快覆盖了大峡谷近百平方公里的范围。空军派出侦察飞机在可能出事地域摄制了遥感照片,提供给搜救部队比照参考。

  卫星定位、遥感成像、雷达探测、红外跟踪……如同抗震救灾中的科技手段大大提升了效率一样,高新技术使得搜索的效率得到提升,锁定的面积越来越集中。

  中国科学院传来了航空雷达遥感飞机拍摄的资料;国家民航局打捞队派出特种直升机,搭载空降兵特种兵在可疑地点实施索降;四川省地震局根据地震台网异常震动监测,提出搜索地点建议;就连远在广州的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也送来了低速轮式动力伞,参加搜寻……

  来自世界各地的网民,在互联网表达自己对英雄的景仰,提出各种各样的搜寻建议。与此同时,“直升机被发现了!”“机组人员还活着!”“直升机迫降成功了……”一个个不实的传言在互联网上蔓延……

  “这样的传言,表达了大家美好的希望。”陈格辉说,“和大家的心情一样,我们一直在期待奇迹发生。”

  利用成都军区空军和中国民航成都双流机场引导雷达提供的信息,综合各个方面获得的线索,陈格辉和战友们在地图上一遍又一遍地确定邱光华最后飞行的航迹。

  在一张大比例尺地图上,一红、一蓝两条曲线,标示着邱光华机组和与他最后通话的多么秀机组的飞行轨迹……

  根据航迹图,联合搜救指挥部很快确定了一个方形的搜救区域和一个圆形的重点搜救领域,在地图上分别以橙色和黄色标示出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