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汶川大地震台湾救援队纪实:救援没有政治阻隔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1日15:18 中国新闻周刊
台湾救援队作为一支民间救援力量,通过红十字会这种民间组织进入大陆搜救是一次有益尝试 ★ 本刊记者/杨时旸 王艳(发自成都、北京)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台北。 建国南路276号(台湾红十字会)的人们还在为缅甸风灾而忙碌。青年公园里,台湾红十字会的志工和台湾消防局正进行一场地震救援演习。他们并未感觉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震动——虽然后来的报道说,那时台北也晃动了两分钟,震级一级。 闻讯 15点,演习进行中,台湾消防局的一名职员跑到台湾红十字会赈济及志愿服务处处长陈大诚面前说,“四川发生大地震,非常严重。”陈大诚十分惊讶,马上拨通了自己办公室的电话询问情况,情况属实——中国红十字总会刚刚打电话给台湾的同行,通报了这一消息。 台湾高速铁路的执行长欧晋德也从网络看到四川地震的新闻。“但都是片段的!不知道到底有多严重。” 年逾六十的欧晋德是台湾第一位大地工程博士。1999年,台湾发生“九二一”大地震的时候,欧晋德是台北的救灾指挥官。当年他钻进倒塌的大楼,指挥民众逃离现场,搭乘吊车救出了被埋133小时的一对兄弟。 15点30分,欧晋德与台北市政府取得联系,询问可否到四川救灾。台北市政府回答,“可以,但需沟通渠道。” 16点,陈大诚在自己的办公室拨通了大陆红十字会港澳台办事处联络处的电话。陈大诚对对方讲,“我们听说灾情蛮严重,我们有一支专业救援队,如果需要我们随时可以出发。”对方回复,“我们会向上级反映,如果需要会通知你们。” 台湾地震救援队在1999年台湾“九二一”大地震后形成,是一支民间力量,负责台湾和国际救援任务。资金来自民间捐款。队员分别由两部分组成,其中60余人隶属于消防局,另20余人隶属红十字会,但后一部分队员全部是兼职。欧晋德就属于这个部分。 挂上电话,欧晋德开始联系相熟的救援队员,“让大家随时待命,去四川。”从12日下午开始,欧晋德和陈大诚每天关注电视和报纸对于四川地震的报道;从13日开始,每天早晚分别与大陆红十字会联系两到三次,说明自己前往灾区的意愿。 成行 12日傍晚时分,代表官方的台湾海基会致函大陆海协会,向受灾民众表达诚挚的慰问,同时,也表示了愿派出台湾搜救人员前往协助的意愿。13日早上,海基会接到了海协会回函:海协会已将台湾希望提供搜救人员协助一事转达给相关单位,为此表达诚挚谢意,如果有需要会再联络。 台湾人大都还记得“九二一”地震时,海基会对大陆救援队的态度,“敬表感谢,未来如有需要,再行借重”。后来,台湾官方只接受了中国红十字总会的10万美金捐款。所以,以己度人,13日的台湾媒体上尽是大陆“婉拒”台湾救援队的报道。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新华社发布的一条消息:台湾红十字组织负责人陈丰义12日晚致电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了解四川汶川地震灾情。他在电话中表示,台湾红十字组织已组织了一个由60名人员组成的救灾队,时刻待命参加救援活动。 陈丰义是台湾红十字会副会长,和他通话的是中国红十字总会副会长苏菊香。 苏菊香说:“待四川当地交通情况获得改善之后,再进一步研商相关救援的可行性。” 副会长直接对话的方式,一直在两岸红十字组织之间“默默”存在。基于过去的合作,台湾红十字会的高层判断,大陆的回应“不是托辞”。2006年,两岸红十字会开始讨论建立互动救灾机制,此后台湾的救援人员不断以“交流者”的身份往来大陆和台湾。 “我们没有感觉到政治阻隔,而是一开始的混乱(引发的问题)。大灾来临时,任何指挥体系都会这样。而且我们也知道,成都机场和许多公路都已关闭。”台湾红十字会秘书长陈士魁觉得“没什么好抱怨的”。 15日中午,11点30,中国红十字总会副会长苏菊香给陈丰义打了电话:“为了响应台湾民众急切的关怀,经评估目前灾区可以接受与接待的人力,大陆方面同意红十字会搜救队前往成都协同救灾。” 欧晋德第一时间接到了通知:“那赶快啊,下午就走。” 15点,时任国台办主任陈云林宣布,经国台办与有关方面联系,决定欢迎台湾红十字组织派遣救援队参与四川地震灾区救援,大陆方面将做好相关接待工作。 16日上午,台湾红十字会救援队集结,红十字会和台湾消防局各出10人。欧晋德任领队,陈大诚是副领队,共22人。 比较特别的是,台湾救援队争取到了包机直飞——在两岸三通尚未开通之时,这种特殊待遇的含义不言而喻——16日15点救援队登上专机,19点抵达成都。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