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成都军区张晓峰:为灾区人民架起空中生命通道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2日07:08 中国青年报
张晓峰作完报告后向全场听众敬军礼。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叫张晓峰,是成都军区某陆航团政委。震后1小时,我团4架直升机奉命升空,第一时间飞赴灾区勘察灾情,拍摄大量图片影像资料,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决策提供了依据。随即,出动18架直升机,满载食物、药品等急需物资,飞往灾区展开救援。一批批危重伤员快速运出,大量救灾物资快速送达灾区,迅速稳定了受灾群众的情绪。 我们一直试图向震中汶川实施空中救援,从12日到13日,先后6次派出24架直升机向汶川突进,都因气候恶劣没能成功。汶川县城地处“V”字形狭长山谷中,河谷与山顶高差悬殊达3000多米,地形复杂,加上连日阴雨,云层很低,浓雾密布,能见度不足200米,根本无法进入。由于通往汶川的道路被阻断,地面救援无法实施。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汶川的灾情,党中央揪心,全国人民着急,我们也心急如焚。 团指挥组紧盯卫星云图点滴变化,飞行员进入机舱随时准备起飞。5月14日一大早,天气略有好转,我们立即派出3架直升机在峡谷入口处盘旋,伺机强突汶川。机组抓住云层变化的瞬间穿过云洞,摆脱云层,突入峡谷。直升机一进入峡谷,变幻不定的气流使直升机剧烈颠簸、难以控制。此时,机组人员只有一个念头,只要有一丝可能,冒死也要进入汶川! 经过1个多小时的艰难飞行,终于飞临汶川上空。飞进汶川难,降落更难。县城仅有的一个适合直升机起降的体育场,已布满了受灾群众搭建的帐篷。为了找到一个新的起降点,机组在山谷间一圈一圈盘旋,整整搜索了50分钟,才发现一块不足50平方米的河滩勉强可以降落。 但上空有三层高压线,由于震后塔架倾斜,电线杂乱交错,切割着空间,加上场地临山,直升机回旋的余地非常小,稍有偏差都可能机毁人亡。机长杨磊临危不乱,凭着平时练就的过硬飞行技术,紧握操纵杆,一点一点修正航向,一米一米向下降落,几乎是擦着高压线成功着陆。 此时的汶川,已被困40多个小时。看到降落的直升机,幸存的群众挥舞着双手,不顾一切地从四周跑来,有的抱住机组人员失声痛哭,有的对着直升机跪倒在地。看着白发苍苍的老人木然中露出的惊喜,望着天真可爱孩子渴盼的眼神,机组人员既心情沉重又倍感责任重大。大家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发挥最大潜能,尽可能多飞快运,让灾区群众少一分死的威胁,多一分生的希望。 尽管许多同志每天超负荷飞行10小时以上,但一有任务,大家都说自己还有潜力,还可以多飞。最紧张的一天,全团飞行了141架次。特别是高山峡谷、气候瞬息万变,这样的飞行,是对直升机性能和飞行员体能技能极限的挑战,每次飞行都是一次生死穿越。在人民群众遇到危难的时刻,我们就要像在战场上冲锋陷阵那样,豁出命来也要飞行。飞行员的家属深深为他们的安全担忧,每天站在机场出口守望,有的从第一架起飞到最后一架安全降落,一架一架数着,一守就是一整天。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