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万绵阳人提上行李回家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2日08:29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随着唐家山堰塞湖最大洪峰从绵阳平稳穿过,看着缓缓流淌的洪水,家住涪江岸边的绵阳市民王华义老人高兴地说:“熬了12天,我们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与王大爷一样,为躲避唐家山堰塞湖险情而走出家门的20万绵阳市民,在第一时间获悉可以回到久别的家中时,他们来不及等到天明,立即卷起铺盖,提上行李,回家! 民警江边巡逻防止市民发生意外 10日晚10时40分,随着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对绵阳城区橙色警报的解除,记者第一时间来到绵阳市游仙区富乐山、经开区川音等多个市民疏散、安置点,了解市民返家的情况。 记者刚走到东方红大桥桥头,周光发等几名家住铁牛街的居民正好从五里堆疏散点走下山来。凭借江边微弱的路灯光,老周和邻居们站在护栏边,对江水的水位指指点点:“这个水还没淹到桥洞,还没有那几年雨季洪水的水位高。” 记者继续沿着涪江向涪江三桥方向走,江岸随处可见走出疏散点到江边看洪水的市民。 就在这时,四名身着制服的民警走了过来,其中两名民警的服装上挂着“南昌特警”的标牌,另外两名警察带着手电筒和高音话筒。“我们两个是城北派出所的民警,他们是南昌市公安局派来增援的。”城北派出所民警向伟介绍,由于唐家山堰塞湖洪峰流经绵阳,担心一些市民夜间到河堤下面去看洪水,他们将对进入河堤内的市民进行劝解,防止发生意外。 一听“险情解除”卷起铺盖连夜回家 随后,记者来到富乐山公园附近的安置点,这里疏散群众最多时达3万余人。沿山路上行,很多市民已经入睡,还有些人聚集在帐篷外,一边纳凉一边通过电视、收音机了解泄流的最新情况。12天的帐篷生活,让他们归心似箭。 “没办法啊,生活不便,蚊虫叮咬也让人受不了啊!”来自沈家坝北街的市民杨先生说,他们一家6口5月30日就搬到山上来了,自己还能坚持,但老人和小孩都受不了。 正在这时,有市民突然高喊“可以回家了!”紧接着,沿途帐篷内的市民纷纷涌了出来。“刚才电视上才播报的,险情解除了,市民可以回家了。”现场发布消息的是正在看电视的市民王军。 这条可以回家的消息,顿时在山上炸开了锅。有的喊着孩子的名字,有的忙着收捡物品,现场一片忙乱。王军更是来不及细细打整,将被子、床单和枕头等一股脑儿地堆在三轮车上,迫不及待往家赶。母亲收拾着其余物品,紧跟其后。家住沈家坝东街的老唐更着急,他直接将一个折叠式床和妻子从帐篷中抬了出来,两人横着在路上嘻笑着回家。 就在这时,30辆大客车缓缓从山下开上来。“这是刚调上来的车,主要是负责送市民安全回家。”正在这里组织市民转移的富乐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王庆介绍,他们也是刚接到唐家山堰塞湖指挥部险情解除的通知。办事处立即安排了30辆大客车,送市民回家。 老弱病幼先行分批分段有序撤离 昨日早晨,记者来到四川音乐学院绵阳分院的安置点,该点是涪城区14个唐家山堰塞湖疏散转移群众安置点中最大的一个,近两万名群众被疏散转移到这里。偌大的安置坪上帐篷密集,一旦发生火情很容易形成火烧连营之势,为防患于未然,一台消防车24小时值守,可及时对火情进行处置。 据安置区所在的塘汛镇镇委书记祝润明介绍,唐家山堰塞湖险情的解除,意味着群众连日来漂泊生活的结束。为确保撤离有序,群众零受伤的目标,将组织老弱病幼先行撤离,再对群众分村、分时段,从帐篷区的外圈逐步向中心撤离。按照原计划,下午1点半之前,将完成所有群众的撤离工作。 上午10点20分,作为第一批撤离人员,216名老弱病幼群众开始走出帐篷,在镇政府统一组织车辆的运送下,踏上了返家的路。上午10点半,剩下的群众开始分村、分时段撤离。下午1点半,除了少数群众外,绝大多数群众均安全撤离。■早报特派记者李正勇罗其摄影李国东绵阳现场报道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