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第一次大规模实施空降空运救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2日19:20
新华网
第一次大规模实施空降空运救灾
5月14日,在灾情最紧张的时刻,15名空降兵在没有地面指挥引导、没有地面标识、没有气象资料且气候恶劣的情况下,冒险从4999米高空伞降到重灾区茂县,创造了世界空降兵史上的奇迹。
同日,空军飞行132架次,将6000余名增援部队和131.5吨救灾装备、药品空运至灾区。15日,空降兵一架大型运输机在汶川映秀镇上空,用大型降落伞成功空投下挖掘机和工程车等大型救援设备。解放军在这次救援行动中,空运规模无论是在亚洲还是在世界上,都是最大的。
有军事专家表示,在陆路前进的救灾队伍严重受阻的情况下,这次大规模的空降空运对抗震救灾发挥了巨大作用。
第一次大规模实施对口支援救灾重建
6月8日,端午节,深圳市提前把首批援建的过渡安置房303套正式移交什邡政府。连日来,类似深圳这样对口支援的方式大大加快了过渡安置房的建设速度,为灾民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保障。
6月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决定,为加快灾后重建,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合理配置力量,建立对口支援机制,组织有关省区市对口支援灾区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有关部门已经确定了21个省区市对口支援重灾县。
由相对富裕省市对口支援灾区县市,是我国常见的灾后重建机制之一。这次对口支援灾区和重建的规模,已远远超过其他救灾和重建的规模。
第一次成功处理巨型地震堰塞湖
高危型堰塞湖由于蓄水量大、落差大,往往在形成后几天至几年后会被冲垮,形成严重的地震滞后次生水灾。史载,1933年四川叠溪7.5级地震中形成的3个堰塞湖在震后45天大溃决,大水一直冲到250公里外的都江堰,死亡2500人。
汶川特大地震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蓄水量最高时达到2.5亿方,威胁着百万人生命财产安全。经过艰苦奋战,到10日17时左右,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取得决定性重大胜利,实现了无一人伤亡的目标,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