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救失事直升机经过:600军民送遇难者遗体回家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3日15:13 东方网

  本报特约记者徐冰川发自成都

  本报记者邱永峥发自北京

  6月10日,在汶川地震中执行救援任务失事的成都军区某部直升机,终于被坚持不懈的人们找到了。不幸的是,机上的18人全部罹难。胡锦涛主席在得知失事直升机残骸已经找到的消息后,向遇难机组人员和机上群众表示沉痛悼念,向遇难人员亲属表示慰问,向执行搜救失事直升机任务的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5月31日下午,成都军区一架米-171运输直升机执行任务返回途中,在汶川县映秀镇附近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于14时56分失事。机上有机组人员5人和因灾受伤转运群众13人。

  大规模搜救行动随即开始。

  1.模拟航线锁定失事地点

  编号为92734号的直升机失事后,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立即展开搜救。

  5月31日15时45分,直升机失事半个多小时后,成都军区就成立了联合搜救指挥组,指挥组指示搜救部队运用各种通讯手段联系机组。但从中午到深夜,一连10多个小时,一直没有任何回应。

  总参陆航部部长马湘生判断“凶多吉少”。“如果直升机的机械发生故障,飞行员会在第一时间报告。”成都军区司令部陆航处处长陈格辉,是失事直升机机长邱光华的战友,也是此次空中搜救行动的具体负责人。他说,根据掌握的情况,天气突变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很大。

  陈格辉很快了解到,在机组失事前,机长邱光华曾和另一特级飞行员在空中通话,说过“天气变化太快”的话。

  陈格辉利用成都军区空军和成都双流机场引导雷达提供的信息,综合各方面线索,在地图上一遍又一遍确定邱光华最后的飞行航迹。

  根据航迹图,联合搜救指挥部很快确定一个方形搜救区域和一个圆形重点搜救领域,在地图上分别以橙色和黄色标示出来。后来发现直升机残骸的地点,就在地图上标示的重点搜救区域附近。

  自6月4日开始,搜救部队加大力度,投入直升机、航拍飞机、遥感飞机、三角翼动力伞、水陆工程探测车等多种技术手段,动员地面搜救人员1.7万余人,继续实施陆空联合拉网式搜救。

  6名特种空降兵搭乘中国民航局救捞队的直升机实施机降,对中国科学院航空雷达遥感飞机提供的疑似地点实地勘察。从重庆江北机场起飞的1架航拍飞机,对失事可能区域进行高清晰度航拍。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还组织水陆工程探测车,对紫坪铺水库库底实施了侦察作业。

  与此同时,地面搜救人员正在映秀镇附近区域徒步行进。

  2.直升机撞在山坡上

  6月8日,在完成虹口乡、无音寺、火烧杠等区域的搜救后,四川省军区司令员夏国富带领由150名预备役官兵组成的小分队,挺进了大红崖。从大红崖到映秀镇,直线距离不足8公里,但由于山高坡陡,根本没有路,一趟下来,要步行10 个小时。为提高搜救效率,四川省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在3处高地上设立营地,每个营地安排固定数量的搜救人员,并由成都警备区和阿坝、德阳等军分区的民兵组成保障队,不间断地送物资到各营地。尽管如此,执行搜救任务的官兵每天都得在海拔 2000米以上的高山上风餐露宿,饿了就啃一口压缩饼干,渴了就抿一小口矿泉水润润唇。

  6月10日一早天刚蒙蒙亮,夏国富就带领搜救分队从设在2832高地的3号营地出发,向先前确定的疑似点—— 大红崖西南的灌木林赶去。此前一天傍晚,到达3号营地以后,夏国富用红外夜视仪和高倍望远镜勘察地形时,发现了这个点 ——一片被烧焦的树林!

  虽说直线距离不到两公里,但中间横亘着一道大峡谷。为此,搜救分队队员们在预备役营营长贺胜康和一名登山队员的带领下,顺着攀岩绳逐个下山,每个人的手背都划出了道道血痕,衣服也被挂破,但他们来不及休整,就向灌木林奔去。终于,大家发现了失事直升机残骸。

  6月10日上午10时55分,贺胜康在失事直升机现场向设在映秀镇的四川省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直升机残骸在映秀镇西北方向7.5公里高山密林处(北纬31度06分××秒,东经103度25分××秒)找到,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据搜救指挥部介绍,失事直升机是撞在了映秀镇大红崖山上。该山高3103米,飞机撞在了70度的坡上,失事区域宽50米左右,上下120米左右。失事地点发现的飞机残骸上面,有八一标识,轮胎上有编号,还有一个飞行驾驶证,还有最先发现的散落现场的13具遇难者遗体。来源:青年参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