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建筑专家称灾区重建需先进建筑理念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6日00:57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北京报道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在第一时间派出专家工作组赶赴灾区调查灾区房屋损毁情况,调查建筑规范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对房屋抗震标准进行相应的修订。 国务院6月4日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草案)》,其中,对学校、医院等公用设施的抗震设防提出特殊要求,这意味着学校重建中将提高教学楼的抗震性能。 建筑专家灾区现场考察 据了解,5月17日,应四川省建设厅邀请,清华大学土木系宋二祥教授带领系里7位老师组成抗震减灾专家组到达绵阳开展房屋安全检查工作。宋教授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因为一项建筑工程的质量,从开始的建筑结构方案、结构设计、审查到工程施工质量监管,涉及很多专业技术环节,需要层层把关,才能最终确保建筑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此外,设计建造时所依据的抗震设防标准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一同前往的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研究所的博士生导师叶列平教授在现场考察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灾区倒塌的很多房屋,包括一些教学楼基本都是砌体结构,很多没有采取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如没有构造柱、圈梁、楼板钢筋没有拉结等。”而这种建筑状况目前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都是普遍存在的,这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建筑水平直接相关。”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航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地震是一个很大能量的释放,建筑物在地震的推动作用下吸收的能量如果耗散不掉,就会遭到损坏,“可以考虑在结构构件外再设一些消能减震的非结构构件。牺牲非结构构件保住结构构件,可以得到更好的抗震性能。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抗震理念,日本、美国等国家都在运用。” “汶川地震烈度超出抗震设防标准” 有专家称,此次四川的地震等级为8级,强度大、震源浅、波及面也很大,全国范围都有震感,震中地区的烈度达到了11度,近震中地区的烈度达9~10度,大大超过了四川地震大部分灾区7度抗震设防的标准。 《中国地震烈度表》关于11度地震度这样描述: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相关资料显示,从1974年原国家建委发布全国第一个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起,我国对建筑抗震设计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对“74规范”进行修改后,又进行了多次修订。 “这次汶川地震是百年不遇,地震本身是一个罕见的事件,发生的几率很小,如果发生了11度地震,就把该地的所有建筑按11度设防,太浪费,也没有必要。”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航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 原冶金部建筑研究院一位工程师向《中国经济周刊》建言说,“此次大地震强度已经大大超出了国家规定的该区域预期的抗震设防要求,如果国家财力允许,可以考虑对震区学校教学楼的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即由原来的7度达到8度。” 安全与成本综合考量 工程造价预算专家告诉记者,防震度数越高,成本相应地也会上涨。在确定梁的断面面积时,地震力越大,建筑物支撑的截面相应地也要增大,梁柱就比较粗。新建房屋如果按照8度设防,按工程总造价计算,成本一般会上涨10%左右。 “要提高学校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成本肯定是要提高的。一般的,政府拨款之后,单位建房都要往里追加投入,但是学校没那么多钱,要提高教学楼的抗震性能,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原冶金部建筑研究院一位工程师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 6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司长唐凯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灾区学校的规划重建在整体规划中属于公共事业专项规划项目,目前已经展开。“不只是学校规划,医院、商业、金融机构、行政办公等居民或者城市所需要的必备公共服务设施等都要重新规划,现在这些规划已经在进行当中。”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