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德阳警方大力探索灾区警务建设新模式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6日15:16 公安部网站
杜文革 四川德阳市公安局针对灾区治安面临的新形势,以规范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警务室(站)建设为重点,大力探索灾区 警务建设的新模式,确保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德阳市是地震的重灾区,灾情发生后,各级政府,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为救助灾区群众和开展避震自救 ,纷纷在不同区域设置或自建大规模避灾区。为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安置点的治安防范工作,为给受灾群众提供一个安定、祥和 的生活环境,让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再受到侵害,帮助他们尽快恢复生产。德阳市公安局专门制定出台了《受灾群众集中 安置点安全防范工作规范》,及时建立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警务室(站),从四个方面规范警务室(站)建设。 规范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建设。根据受灾群众安全需求,对治安、消防、交警等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进行了明确。治 安部门,协助相关部门在避震房(蓬)适当位置设置男、女更衣室和贵重物品存放室;依托安置点设立的有线广播站,开展防 火、防盗宣传;在安置点适当位置张贴温馨提示、消防安全须知等宣传资料。消防部门,指导督促相关部门规范新建安置点的 建设工作。要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试行)》要求进行建设;指导督促相关部门 合理调整已建安置点内的布局。适当调整安置点内的避震房(蓬)布置和铺位(避震蓬)间离,预留出防火、扑救、疏散通道 ,在适当位置设置集中用电(火)区以及吸烟区。指导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消防器材。每两个避震房(蓬)配置2具ABC干粉 灭火器(4千克以上),有条件的安置点可设置消防给水系统。交警部门,在安置点外划出临时停车场(点),落实专人看守 ;对安置点内车辆停放秩序进行检查,防止堵塞消防通道。 规范警务室(站)建设。在集中安置500人以上受灾群众的安置点,设立临时警务室;500人以下的安置点,设 立临时警务工作站。警务室(工作站)外观形象设计,参照公安部《公安派出所外观标识操作指南》执行。 规范警务室警力配置。规定1000人以上的安置点,配备执勤民警2人以上,辅警8至10人,发动组建10至2 0人的义务巡逻队;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的安置点,配备执勤民警1人以上,辅警4人,发动组建4至6人的义务巡 逻队;500人以下的安置点至少配备执勤民警1人,辅警2人,发动组建4至6人的义务巡逻队。安置点外围巡逻防控警力 由巡警负责。根据安置点规模的大小及入住人员的多少,划定巡逻责任区,重点开展对规模较大的安置点及周边的重点部位、 重点场所的巡逻防范。 明确警务室民警职责。警务室(站)主要承担六项工作任务》。收集、上报安置点内群众反映的各类信息;开展治安 、消防隐患排查,重点排查安置点内受灾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治安防范的漏洞和消防安全隐患(主要包括通道是否畅通、消 防器材是否配备到位、用火用电用气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规定);在受灾群众中组建义务治安积极巡逻队,开展治安巡逻防范工 作,重点防范盗窃受灾群众财物、侵害受灾群众人身权利的案(事)件发生;配合司法部门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开展治安 、消防知识宣传,增强受灾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指导受灾群众正确使用灭火器材,开展自防自治;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心理障 碍疏导,减轻受灾群众心理压力,防止发生自伤、自残、自杀的事件。 德阳市公安局旌东公安分局主动上门服务,及时与经济技术开放区管委会、东方汽轮机厂有关负责人联系协调,在德 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内建立临时警务室。在警务区落实了6名社区民警和12名辅警,喊响“灾民有需要, 民警立刻到”的口号,开展全天候巡逻防范和治安、消防检查工作,并在集中安置点张贴防火、防盗宣传标语和“温馨提示” ,配置了必要的灭火装置。分局领导坚持每天到集中安置点看望受灾群众,听取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了解并及时解决群众 生活的困难。受灾群众安置点的建立,让受灾群众真正感受到了“警察就在身边”,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