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长江韬奋奖评选者姜春勇同志事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6日18:17 新华网
第九届长江韬奋奖评选者姜春勇同志事迹
姜春勇

  姜春勇,男,1964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高级记者。1985年大学毕业进入重庆晚报工作迄今23年。历任记者、编辑、部门主任、总编助理、副总编,现任执行总编辑。长期在采编一线工作,有丰富的媒体从业经验,成绩显著,是新闻宣传专家型人才,重庆市宣传文化首批"五个一批人才"。

  一、着力打造责任传媒,营造和谐氛围,树为全国典型

  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实践中不断增强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能力。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报业市场竞争加剧,为吸引眼球,很多媒体恶性炒作,虚假新闻,低俗之风蔓延。在主持报社新闻业务中,该同志提出"杜绝红黄灰,倡导绿色新闻","用报道共筑和谐社会,用真情抚慰读者心灵",打造"责任传媒"的办报理念并取得较好效果,2006年4月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以《打造责任传媒 营造和谐氛围》为题进行报道,得到中宣部的肯定,刘云山部长作出批示,中宣部把重庆晚报树为全国都市报办报的典型,2006年5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中央8大新闻媒体专程来渝对重庆晚报的办报经验进行报道,向全国推广。中央新闻媒体如此集中聚焦地方媒体,在中国新闻史上是少见的。

  2006年8月,"全国新闻战线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重庆晚报作为全国唯一都市报代表参会,并作主题发言。

  2008年3月,中宣部主办的"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搞好新闻宣传研讨班"上,该同志代表重庆晚报作为全国唯一的都市报代表做了《让道德公民成为新闻主角》的发言,获得与会者好评。

  二、具有很强新闻策划组织能力、创新意识

  该同志长期在采编一线工作,在新闻业务的每个岗位都锻炼过,采写的稿件多次荣获国家和省市级奖项。走上编辑组织岗位后,锐意创新,近年来在新闻采编改革、组织策划报道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几年来领导策划了重庆晚报一系列改革方案,如晚报的小报改大报,晚报瘦身版、晚报提早出报时间等,都取得了成功。使晚报成为一张深受广大市民喜爱的品牌报纸。

  主持创办了晚报周末刊《今天周刊》,坚持"力求用真实的内容,新锐的观点,鲜活的细节,独特的选题,新颖的文体"思路办刊,几年来所作的很多重大选题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从总理到市委书记都对今天周刊的稿件做过批示。连续两年全票获得重庆市好新闻一等奖。重庆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还召开专门开会研讨"今天周刊现象"。

  1999年主编出版了大型画册《巴渝老相本》,根据本报同名栏目的照片筛选编辑,出版后受到读者好评,销售三千余册。

  2000年组织创办的重庆晚报网站,一直在重庆保持新闻网站点击率第一的位置。2007年度,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本年度批准全国19家网站具有网络出版物、手机出版物资质。本报网站为其中唯一新闻媒体网站,也是迄今重庆唯一具有此项资质的新闻媒体网站。

  2005年组织创办了"社区新闻版"和"新闻故事"栏目,要求记者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眼光向下、心中有人、笔下有情",反映社会新风,展示人间真情,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成为晚报的一个品牌内容。"新闻故事"栏目已坚持两年多,每天刊登一个普通百姓的故事,反映他们在生活、工作、情感方面的故事,宣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观,不少故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不少人因为我们的报道获得社会救助,获得新生。很多读者将故事剪报作为教育孩子的好材料。"新闻故事"栏目获2006年度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优秀栏目奖。

  另外,该同志近年来领导策划的《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重走长征路》、《直辖十周年3.14特刊--今天你重庆了吗?》《庆人文精神大讨论--四城对话》等大型系列报道都在社会上赢得广泛反响和好评。策划编辑的《大足三驱法庭编假案》《挖煤资助学生的老师刘念友》相继获得第十四届、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

  在培养人才方面,该同志提出了"双师制"(业务老师+职业道德导师),取得良好效果,被中央三教办推广。近年来主持重庆晚报"巷子记者"队伍的打造,要求记者"摸着脉搏、巴着地皮、贴着人心、摸着脉搏、巴着地皮、贴着人心",到社区当兼职干部、和困难家庭结帮护对子,真正沉下去,融入社会,这种践行"三贴近"的做法获得中央三教办的肯定,并向全国发简报。2008年3月,全国新闻界人士来重庆举行了现场经验交流会议。4月刘云山部长对重庆媒体关注民生和晚报"巷子记者"做法做批示,予以高度肯定,要求总结推广。4月15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了专题报道。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