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秸秆里开出一座“金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9日07:19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本期话题:生物质发电与农民增收

  主持人:王福录(本报记者)

  特邀嘉宾:李维东(中共无棣县委书记)

  背景

  生物质能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储存在生物质内的能量,具有资源分布广等显著特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已发展成为一项成熟的产业。

  无棣县为了开发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作物秸秆,于2006年9月引进外地资金注册成立了山东京能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由北京国际电力新能源公司与国电科技环保集团合资建设,总投资约2.3亿元。据测算,该企业一年可吃掉农作物秸秆20万吨,发电2.64亿千瓦时,上缴税金2700万元,农民卖秸秆可增加收入3000多万元。

  事件

  6月16日,位于无棣县柳堡乡工业园区的现代化发电企业——山东京能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正式并网发电。这个占地10.5公顷的发电企业,高塔耸立,设备一流。副总工程师牛诠山日前在记者现场采访时曾经介绍:这家刚刚建成的生物质发电企业,年可节约标准煤6.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万吨,运行一年所发出的电量可为大约40万户农村家庭提供全年的生活用电。

  与电厂相距不远的佘家乡商家村农民商玉利在电厂开始发电以前,就开始收购农作物秸秆,打捆后往电厂送,每天能收入80-100元。据了解,该发电企业需要参与燃料收购、加工、储存、运输的农民作业工1000多人;在整个燃料供应过程中,电厂每年要直接和间接地支付给相关农民的费用总计3000万-4000万元,运营一家生物质发电厂的成本几乎完全转化为农民的收入。

  点评

  王福录(以下简称王):用生物质发电,可让天空更蓝。但是,目前许多人认识比较粗浅。你认为其深刻意义何在?

  李维东(以下简称李):人们常说,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话道理深刻。无棣是一个农业大县,拥有耕地84万亩,是国家确认的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全国产棉大县和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每生产1公斤粮棉作物,就会产生0.4公斤的秸秆,全县作物秸秆年产量达1亿吨。但是,这些废物长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每年夏收、秋收,狼烟四起,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据专家测算,2000公斤干秸秆的热量,就可折合成1吨普通煤炭。这样算来,无棣的50万亩玉米地就相当于一个年产30万吨煤炭的煤田,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座“金山”。

  王:利用生物质发电,不但是循环经济的好方式,节能减排新途径,而且是农村发展的新引擎,农民增收好渠道。

  李:我国生物质资源主要集中在农村。在中国发展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不仅是简单的能源替代,同时也促进了农民增收,是实现电力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途径。随着生物质发电厂在农村的开始运行,围绕秸秆的收、储、运诸环节,需要大量的农民工参与进来。原本分散在一家一户的零星秸秆资源,需要专人统一收罗起来,积少成多,免去了众多农民卖秸秆的奔波之苦,运销人也能从中赚取一定的差价,增加了收入。

  王:关注生物质发电,开发可再生能源,其意义已经十分明确。但是,怎样才能做好这项工作,把生物质发电这一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呢?

  李:为推动生物质发电技术的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有关管理规定,上网电价一般在0.50元至0.60元左右,进口设备的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全免等。但是,我认为生物质发电产业要迅速发展,关键是原料问题。因为农作物秸秆散落在田间地头,分属家家户户,收集起来困难不少。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发展生物质发电作为保护环境、农民增收的大事来办;其次是要成立农村合作组织,有组织、有秩序地收集农作物秸秆;三是政府可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回收农作物秸秆好的乡镇、村给予鼓励,有的地方采取农民交售秸秆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相捆绑的做法,既调动了农民交售秸秆的积极性,又能帮农民筹集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款,不啻为一种创新的多赢模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