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面临震后危机 80万亩栖息地彻底毁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0日08:09 新华网
大熊猫面临震后危机80万亩栖息地彻底毁坏
  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在给大熊猫投食。地震中熊猫同样受了惊吓,也需要心理治疗。本报记者 陈燮/摄

  四川地震后,中国大熊猫面临数十年来最严重的危机,目前仍有1400多只野生大熊猫生死不明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冯昌勇、苑坚、于文静、李童发自卧龙、北京 “它在地震后很紧张,不愿被抚摸。现在它仍然不如地震前活泼,但在逐渐好转。”饲养员口中的“它”,是生活在中国四川卧龙的大熊猫晶晶。而卧龙,正位于5月12日大地震的汶川县境内,距震中映秀镇仅10多公里。

  本报记者日前从国家林业局了解到,地震造成的山体滑坡和森林大面积损毁,让包括晶晶在内的上千只大熊猫面临严重的震后危机。

  80万亩熊猫栖息地彻底毁坏

  汶川地震重灾区的岷山大部、邛崃山北部和秦岭南部,是我国野生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区内共有野生大熊猫1400多只,约占整个野生种群的88%。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告诉《国际先驱导报》:“此次地震共造成49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不同程度受损,80万亩熊猫栖息地彻底毁坏。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人工圈养的63只大熊猫已有1只死亡,1只失踪。”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1400多只野生大熊猫目前面临栖息地损毁、食源和水源受到影响以及‘生殖孤岛’三方面威胁。”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总工程师严旬介绍说。

  严旬进一步解释道,地震引发山体滑坡和森林大面积损毁,使很多大熊猫居住的洞穴受损或坍塌,“使熊猫赖以生存的一部分箭竹被埋没和砸毁,保护区内水体受到污染,直接威胁到熊猫的健康。”

  此外,大面积、大区域的山体垮塌,也给熊猫的迁移造成自然阻隔。在很多地方,野生大熊猫陷入“独居”状态,雌雄个体之间失去相互联系的通道,形成“生殖孤岛”,可能进一步加剧大熊猫濒危状况。

  受灾最重的野外站尚无法到达

  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表示,地震发生后,他们在第一时间就发动救援。

  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黄炎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卧龙饲养场所需的竹子主要从雅安的宝兴县运过来,每周一次,每次约6000-8000斤,可够那里饲养的大熊猫吃上一周。”为让这些受惊的大熊猫重获平静,卧龙的饲养员们还发起“爱心行动”,用抚摸疗法来为这些熊猫放松。

  而让保护区工作人员最为担心的,也正是这些目前大多去向不明的野生大熊猫。

  严旬告诉本报记者:“目前交通、通讯等条件,还不能使工作人员直接到达受灾最严重的野外保护站。一旦条件允许,巡寻人员将在第一时间了解野生熊猫个体受损情况并及时施救,同时加强栖息地受损评估。”

  基地迁址已在考虑之中

  卧龙保护区建于1963年,以“大熊猫之乡”、“野生动植物乐园”而闻名于世。是我国最大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区内拥有野生大熊猫150多只。

  地震发生后不久,《国际先驱导报》驻成都记者就紧急赶赴卧龙。然而,当记者抵达现场时,保护中心对面的山坡高处,还间或有小的沙石滚落,用黄炎的话说,是“山体也还在塌方”。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国家林业局正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以确定饲养场所在地是否还适合养熊猫,是否需要迁址。

  6月10日,李德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证实说,“卧龙中心大熊猫的房舍在地震中严重受损,32套大熊猫圈舍中有14套全部损毁,其余的也遭不同程度的损坏。”李德生表示,出于安全考虑,卧龙正在保护区内重新选址,新建一个大熊猫园。

  海外各界关注大熊猫安危

  四川大熊猫保护基地的受灾情况和重建工作,自然也引起海外各界的广泛关注。

  英国《泰晤士报》6月14日发表了题为《90%的大熊猫处于危险之中》的文章,美国《华盛顿邮报》也报道说,地质学家正在对卧龙保护区进行勘察,以给这个世界上最知名的熊猫研究中心选择更稳定的重建地。

  由香港海洋公园成立的“大熊猫基地震后重建基金”,目前正积极向香港各界募款,并已先行拨出100万元人民币购买应急物资,协助受地震影响的大熊猫保护基地的救灾及重建工作。香港邮政7月也将发行以大熊猫“乐乐”、“盈盈”为主题的特别邮票,纪念它们来港一周年,全部收益将捐助四川重建大熊猫基地。

  对此,严旬证实说:“国外的保护组织,包括政府的保护部门和一些国际保护组织都在第一时间给我们打电话,提出他们希望能够为大熊猫、特别是为卧龙做一些事情。我们也接到很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包括个人和其他大熊猫保护机构捐款、捐物。这些资金和物资有的直接到了卧龙的账面上,有的通过林业部门转运到卧龙。”

  严旬进一步指出,“不少大熊猫受灾地区,目前人还很难进去。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卫星图片来判断受损失的情况。下一步,我们一旦能够进入并了解那个地方的需求后,我们会给这些国际组织提出希望,请求给予援助。”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精彩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http://blog.sina.com.cn/m/xqdb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