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考察人民日报社工作与网民在线交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1日00:25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20日电(人民日报记者 吴绮敏 新华社记者 孙承斌)60载风雨历程,60载春华秋实。

  6月20日,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代表党中央向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全国新闻宣传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报社一代又一代人为党的新闻宣传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午9时许,胡锦涛来到人民日报社。在编辑楼大厅,他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报社60年发展历程展览。

  创刊于1948年6月的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60年来,人民日报坚持正确办报方向,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宣传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传播国内外各领域的信息,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在,人民日报社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庞大读者群、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媒体机构。

  展厅里,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生动展示了党中央对人民日报社的亲切关怀,全面反映了人民日报社60年来走过的不平凡历程。胡锦涛一边参观,一边听取介绍。反映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心人民日报的历史资料,人民日报的创刊号、刊登新中国成立喜讯的报纸、庆祝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号外等珍贵的报纸原件,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他不时停下脚步,仔细观看。胡锦涛对人民日报60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报社一代又一代人为党的新闻宣传事业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更好地发挥党中央机关报的舆论导向作用”

  人民日报夜班编辑担负着版面统筹、稿件编辑、照片选用、版式设计等任务。在夜班工作平台,几位编辑正在电脑上编排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纪念特刊。胡锦涛来到这里,饶有兴致地观看版面编排过程,并关切地询问这里的夜班怎么排、每次夜班工作到几点。胡锦涛对编辑们说,你们夜班编辑是报纸编辑的最后一道关口,大家长年累月坚守在这个岗位上,精心设计报纸版面,精心编辑文字图片,为办好人民日报付出了大量心血。得到总书记的肯定,夜班编辑们十分振奋。

  一线采编人员是报社采访报道的主力军。在夜班工作平台,胡锦涛同一线采编人员亲切交谈。几位刚从地震灾区采访回来的记者向总书记汇报了参加抗震救灾报道的感受。胡锦涛对他们说,你们不畏艰险,深入灾区,采写了许多好报道,为开展抗震救灾斗争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也为进一步搞好公共突发事件报道积累了经验。在同报社评论部的同志交谈时,胡锦涛说,评论是人民日报的一大优势,大家要时刻关注国内外大事,努力写出更多有深度、有影响的好评论。报社的体育记者向总书记表示,我们要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我们对北京奥运会的报道也一定做到有特色、高水平。胡锦涛高兴地说:“好,我要的就是这句话。”

  交谈过程中,胡锦涛希望编辑记者们在认真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报道内容,创新报道方式,使人民日报进一步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更好地发挥党中央机关报的舆论导向作用。

  胡锦涛还来到人民日报社印刷厂看望干部职工。他走进机声隆隆的胶印车间,了解报纸印刷工艺流程,翻阅新印出的人民日报,并同几位劳动模范和工人师傅交谈起来。胡锦涛说:“你们从事的报纸印刷工作十分重要。人民日报每天都能及时与读者见面,印厂的同志功不可没。希望同志们再接再厉,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印刷质量和效率,努力把报纸印得更加精美。”

  “办报纸也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方面”

  人民日报国际新闻报道,为读者了解世界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在人民日报社国际部,胡锦涛详细了解国际新闻采编情况。

  胡锦涛仔细察看人民日报驻外记者站分布图,国际部负责人告诉总书记,现在人民日报社国际部共有14个采编组、100多名采编人员,在国外设立33个记者站,每年采编国际新闻500多万字。

  评报栏上张贴着一张张国际新闻版样,展示了近年来人民日报在国际新闻报道方面取得的成果。胡锦涛认真观看,并同国际部的编辑记者交谈起来。胡锦涛对大家说,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做好党和国家工作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同志们办报纸也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希望同志们立足国内、面向世界,不断提高人民日报国际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时效。总书记还请国际部负责人转达对驻外记者的亲切问候,希望他们为增进中国人民同驻在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多作贡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