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解的运力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2日03:27 新京报

  暂无解的运力难题

  沈阳铁路局工作人员说,运力不足,短期内是个无解之题

  粮商们认为只能走铁路,然而对于运力固定的铁路而言,季节性运力不足,几乎是无解之题。

  “运粮都赶在粮价上涨的一段时间,即使将所有的货运量都给粮食,也不能满足一半的需求。”沈阳铁路局宣传部侯副部长说,运粮高峰的缺口无法统计,现有运力根本无法满足。

  东北地区是中国最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每年粮食总产量都稳定在8000万吨以上,占全国粮食总产量1/6强。2003年以来,东三省每年平均粮食流出数量约5270万吨。

  据铁道部公开数据,2006年,中国铁路运粮总量为8282万吨,仅跟东北粮食产量持平。

  根据上述数字,运量占全国铁路货运量10%左右的东三省,要承担铁路运粮量的60%以上。而东北物产丰富,又有几座重工业城市,煤炭、石油等产品都要通过铁路运输,势必占据铁路相当一部分的运力。

  沈阳铁路局工作人员说,运力不足,短期内是个无解之题。

  此外,东北铁路有一个“出关”的概念,所有火车必经山海关和隆化,在这两个接节点上,运力更是受限。

  “所有的车都要走这两个口出去,就算每4分钟过一辆车,一天也不过380辆车。”长春段段长马庆国说,铁路的运力限制,单位时间内是有极限的。粮食运输又跟市场有关,都赶在粮价高那段出关,短时间内的运力缺口,就被放大了。

  对如何解决短期运力不足的问题,沈阳铁路局宣传部侯副部长说,也只能根据情况和铁路部门调度,尽可能增加运量。

  民营粮企待“壮大”

  专家认为,市场不成熟,经营主体弱小,无法保证粮食流通的顺畅

  “从抢运粮食开始到现在,请车的数量是在下降的,很多备了车,又不发的。”5月8日,马庆国说。

  在5月1日开始铁路集中增加运力的时期,另一个问题又凸显出来:粮商又不着急运粮了。

  马庆国说,粮商们是看市场行情的,南方粮价一下降,北方粮价反有些上升,粮商又都不往南运了。

  事实上,粮商的库存有限,更使得他们“惜粮”。公主岭范家屯火车站货运运输科科长彭占宽说,除了国储粮库外,目前民间粮商的储粮能力都很有限。

  据彭占宽介绍,范家屯周围有十几个粮库。范家屯粮库、伊通粮库这样的国有粮库中转站,常年粮食存量10万吨以上,而其他民营粮库,存量都在几万吨,少的甚至几千吨。

  “存多少粮食都看市场的,谁也不愿多出钱存粮食。”粮商老翟说,更不用说先把粮食发到外地存着。

  “现在大家都不愿意有过多存粮,因为这意味着仓储的高成本,但是低库存或是零库存,又是建立在现代化的物流基础之上的。”商务部市场运行调控专家、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贸易经济系主任洪涛认为,粮食的周转和库存不合理,让运力的问题凸显出来。

  而在不少粮食流通专家眼里,粮食周转和库存不合理的深层原因,是粮食市场的不成熟,经营主体弱小、目前仍无能力保证粮食流通的顺畅。

  事实上,自从2003年国家开始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仅有5年发展时间的民营粮商甚至还未获得农民的信任。“都是国储粮库不收的时候,才会卖给他们。”范家屯一位姓国的粮农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研究员崔晓黎认为,中央储备公司储备粮食比重太大,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垄断,是民营粮企发展受限、粮食流通不畅的重要原因。

  根据今年3月份的数据,中央储备公司控制的粮食占到市场流通量的50%,占到市场销量的60%。崔晓黎认为,在这样的前提下,民间购销体制很难形成。

  “国家储备控制的粮食最高不要超过市场销量的20%,市场周转这一块要尽量放开给民营,运输收购都要民营化,有多头竞争之后,粮食的价格反会相对稳定一些。”崔晓黎认为,这对现在的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和粮食价格的稳定,都更有利一些。

  (实习生张欣、朱柳迪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报记者 孙勇杰 吉林报道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