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今年将精简财政供养人员9000余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2日10:29 法制日报

  目标:财政供养系数控制在2.2%以内

  途径:货币补助;或改为聘用制;或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

  “简编分员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实践中基于稳妥推行的考虑,可能采取各种各样的做法

  公共事业提供机制不仅是人员的分流,更根本的是公共事业运作理念的转变”

  本报记者 胡新桥 本报实习生 刘志月

  精简财政供养人员九千余名

  “据说政府机关与被分流人员都有一个很好的协商,会给他们一笔安置费,大概有3万到5万元吧;之后你就可以自己创业或找其他工作了。”6月19日,谈起与自己有关的分流,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某街道办事处的门卫老张,坦然地跟记者说。

  老张所说的分流,是武汉市最近出台的一项引人关注的政策: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2008年度精简区级财政供养人员编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财政供养系数总量控制要求,武汉市在去年精简财政供养人员编制的基础上,今年将再次精简编制9069名。

  这个《意见》还要求,各区抓紧制定人员分流政策,继续清理清退机关和事业单位非在编人员,拓展人员分流渠道,面向市场,多层次、多渠道妥善安置富余人员。

  随《意见》同时下发的还有《2008年度各区财政供养单位精简人员编制表》。此表显示,武汉市江岸区今年需精简编制258名,是需要精简编制的区里面最少的一个。

  面对分流,老张不太着急,是因为他所在的江岸区这方面工作做得不错。

  “像我们门卫,还有食堂这些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是采用签合同的方式聘用的;合同期限一般是一年,如果感觉你做得还不错,年底就会续签的。”老张说,“合同条款里都会规定工资和福利待遇等相关内容的,基本上能够保障(我们的权益)”。

  近年来,江岸区通过对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进行社会化管理、企业化运作的改革,既使老张们的“退路”有了保障,也使区里的事业单位从财政供养编制中退出,减轻了区财政的负担。

  精简编制不等于裁员

  2003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财政供养系数总量控制目标,要求3年内,湖北省财政供养系数达到2%以内(即100人中有2人享受财政供养),全省精简编制23万个。考虑到武汉市人口稠密等特殊情况,该系数被放宽至2.2%。

  据了解,截至2007年底,武汉市市直部门及部分区的财政供养系数已达到财政供养系数控制目标。《意见》说,此次精简编制主要是为确保区级财政供养系数控制目标的完成。

  “精简编制并不等于裁员,这与企业的裁员完全是两个概念!”武汉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说(也许是对此工作非常重视也非常慎重,记者采访颇为不顺。好不容易见到这位工作人员,他反复要求记者不要透露其姓名,也不要透露他所在的具体部门)。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工作人员说:这次精简编制主要是解决各个区编制情况不平衡的问题,因为每个区的人口基数不同,所以每个区面临的精简压力也不同,不能笼统地说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