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安置点人声鼎沸 所有灾民寄居帐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3日06:36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青川安置点人声鼎沸所有灾民寄居帐篷
青川县城滨江道帐篷市场一条街 新华社发

  到了青川县,市场和安置点里人声鼎沸、生机勃勃;但青川又是一座空城,因为无论昼夜,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里都没有人。

  走上青川县城的街头,市井之繁盛远超乎想像。从进城的主干道沿河而行,约有二三公里的路程,沿途商铺鳞次栉比。人流如鲫、商贾蚁集,各地方和军队支援灾区的汽车将一条不宽的道路挤得满满当当。从本地的猪肉、青菜到来自南方的荔枝、香蕉,从火锅店到当地人称为“夜啤酒”的消夜排档,一应俱全。这里的生活似乎已从地震中复苏,步入正轨。

  但是,所有的商铺食肆都只能寄居帐篷。而商铺的身后,则密集排列着一眼望不到边的,用来安置受灾群众的帐篷群。

  而在城里,一幢幢新的、旧的楼房上面,无论是居民楼,还是机关办公楼,都爬满了道道深长的裂缝。青川县城的房子倒塌得不算多,但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成了危房。没有人敢待在里面,也没有人敢靠近。入夜,走进县城里,寂寥无人,灯火不明,让人顿觉凄凉。

  地震袭击,青川有30个小时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成为“孤岛”。全县25万人无家可归,地震中的遇难人数近4700人。

  尽管只有一个月,但人们已习惯把地震前称作“以前”。人们像“以前”一样地打招呼,一样腿脚麻利地忙着各自的营生。蔬菜和肉的价钱与“以前”比没变,餐馆老板仍然在用“以前”的菜单,小城名店“渝中渔火锅”的生意如同以前一样好。

  一月过去,已经有部队开始撤离。而在青川街头采访时,时常可以看见当地干部群众与即将离别的解放军战士相拥而泣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师段女士

  焦虑,相信生活会好起来

  青川县教师段老师一个多月前还衣食无忧,家庭美满,日子“巴适”。家里有130平方米的住房,她还在镇上和绵阳市里各买了一套房子。每月工资不到二千元,但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小城里已经足够。

  然而,地震的短短一瞬间,一切都改变了。房子没有了,闲适的生活突然变得惊慌而忙乱。看了正在建设的板房,她告诉记者,说自己天天“愁啊愁”:三代四口人,一个20平方米的小板房哪里住得下。

  “这个板房要住三年以上。”她不无忧怨地说,“地震之后想离开这里,但到了别处又觉得自己像一片没有根的浮萍。”

  前途未卜的感觉让她感到很焦虑:“现在闲下来了,一个人待着就想流泪。”段老师说自己想看一下心理医生。不过她又告诉记者,自己向外人倾诉一番后感觉好多了。“我还是相信,生活会好起来的。”

  年轻一代

  辛苦,带来希望和活力

  青川的年轻一代在灾难中迅速成熟和成长起来,为被重创的青川带来希望和活力。

  18岁的张秋伟是一个志愿者组织的小“领导”。这个志愿者团队的主要工作是在板房搭建工地上帮忙。每天他就和来自各地的志愿者一起忙着帮外地工程队搭板房,夜里就睡在路边的帐篷里。

  地震前他没受过这么多苦,他说:“有天夜里下大雨,帐篷的水都淹到小腿肚子上。我一睁眼看见了,赶紧把大家弄起来。大家后来只好挤在一起睡。蚊子也多得不行,咬得我只想哭。”他觉得现在的生活特别有意义。他说他现在只想一件事,把板房早点搭好,这样大家就能早点安定下来。人们的生活就能重新开始。

  在青川县的关庄镇一个3000多人的群众安置区内,记者看到,在大人们忙碌穿梭的身影之中,总会看见几个孩子,或独自、或三两个人一起,坐在帐篷里安静地学习。他们要到8月1日才能复课,但是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却没有间断。

  青川已经无法回到“以前”。地震夺去了亲人、财产,但是,地震不能夺去人们的希望。(新华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