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经济列车跑得“好快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4日05:21 深圳商报

  本报记者 王 荣 王斗天 万鸿涛

  被誉为“真金白银”的财政收入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财税增长速度大于GDP增长速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十年来最高,GDP九成来自第三产业……今年以来,罗湖经济列车一路疾驶,跑得“好快稳”,各项重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纷纷好于上年和全市平均水平,并继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财税增长速度大于GDP增长速度

  “好快稳”的一个主要标志是,财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GDP增长速度,但用地、水耗、电耗都下降了。刚刚出笼的统计数字显示,在投资略有加快、外贸出口增幅继续回落的情况下,罗湖一季度本地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0.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超出全市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而辖区经济繁荣带来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高速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再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1-4月累计增长55.4%,比上年同期加快19.1个百分点,超出全市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

  据了解,从2004年到2007年,该区的GDP四年跨越了三个大关达到了695亿元,而万元GDP建设用地、万元GDP水耗、万元GDP电耗等资源消耗却连年持续大幅下降。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到下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罗湖的GDP将突破千亿大关。1-4月,辖区120户居民家庭(包括非户籍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205元、增长13.9%,1-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2%,两项增速均创近十年新高,分别超出全市平均水平8.4和0.2个百分点。这些数字充分说明,罗湖已摆脱了依靠投资、土地、能源、资源等物质消耗的“外延式”增长方式,“内涵式”效益型增长方式初步确立,经济发展也全面进入服务业优化升级的新阶段。

  GDP九成来自第三产业

  有着28年历史的“老”罗湖,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尤其来之不易。从上世纪末以来,罗湖率先遭遇“四个难以为继”和环境污染、交通堵塞、人口密集等现代“城市病”,工业经济呈现逐年萎缩趋势,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滑,经济转型和产业梯度转移中出现的发展低谷一度引发了人们对罗湖“空心化”的担忧。面对上述问题,罗湖人勇当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解放思想的尖兵,通过走内生型发展之路,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其主要标志就是在全市率先完成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罗湖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今年1至4月,罗湖的第三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达89%,对GDP贡献率高达96.7%,尤以金融业、其他服务业表现最为突出,分别增长30.3%和16.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4%和48.3%,拉动经济增长6.2和5.2个百分点。其中高端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却高达80%。透过这些数字可以发现,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深入、城市功能布局日益优化,罗湖经济已经跳出单纯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的旧模式,走上了现代服务业唱主角的成熟经济城区的发展道路。(下转A5版)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