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是我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转折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4日14:01 世界知识

  2003年是我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关键转折点。

  突如其来的严重“非典”疫情,直接推动了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快速发展和完善。在疫情爆发之初,政府的处理并不成功。从2002年11月16日广东佛山发现第一个“非典”病例,到2003年4月20日,政府有关部门仍采取传统的管控方式处理疫情信息,从而造成民间小道消息泛滥,加剧了社会恐慌。从2003年4月20日起,中央政府果断地改变了处理方式,强化了通过正式渠道发布信息的措施,卫生部和北京市都举行了多场新闻发布会,增加了权威信息的影响力,小道消息得到有效遏制,政府面对的舆论压力反而大大减轻。

  2003年6月3日,上海市政府率先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随后,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市纷纷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新闻发布。

  “非典”期间的成功经验,逐渐内化为中央和各级政府对信息公开的正面认识。危机解除后,2003年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第一期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开课,66个部委的100多名新闻发言人参加了学习。同时,国务院提出了建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各部委、省级人民政府的三级新闻发言人制度。到2004年底,我国政府三个层次的新闻发布体制已基本建立。

  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为便于人民群众知情和监督,要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同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此后,我国政府针对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制度逐渐完善起来。2006年1月8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规定了突发事件的预警、发生过程以及善后工作等环节的信息发布规则。

  与国际接轨是长期过程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各部委和各省级政府的新闻发布会已经成为国内外媒体获取我国政府权威信息的重要渠道,加上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及中国网、新华网、国际在线等中央媒体和网站的直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在快速提升,受到海内外媒体的高度重视。新加坡《联合早报》驻华记者叶鹏飞认为:大家一开始是抱着疑惑和怀疑的眼光来看待整个新闻发布过程的,因此,“这个工作相对来说是比较艰巨的。而一旦做成,意义重大”。

  经过20多年的实践,国外媒体对我国新闻发言人体制的接受程度已经越来越高。德国《时代周刊》驻北京记者曾经对前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说,中国各个部长轮流出席发布会,并且直播,这很有特色,也很不容易,许多国家做不了这么好。美联社驻京记者说,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的信息中,有很大一部分他们是以当天的“头条”新闻播发的。

  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经温家宝总理签署,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这个条例的实施为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提供了更好的制度环境,标志着我国的“阳光政府”建设又迈上一个新台阶。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截至2008年2月28日,我国有七个中共中央机关、74个国务院部门、全国31个省区市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共设160余名发言人。

  2008年1月8日,我国国防部新闻事务局通过新华社发布消息称,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基廷将访华。这是国防部新闻事务局成立后首次正式对外发布消息,它标志着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新的突破。在年初的抗击雪灾中,国防部新闻事务局曾经公布了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投入救灾活动的情况。5.12汶川大地震后的18日下午16时,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局长兼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胡昌明首次亮相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会同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有关部门领导,介绍了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抗震救灾情况。

  如果把眼光放在由上而下的“三级发言人体制”之外,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基层组织正在建立自己的新闻发布制度。2004年6月,北京市朝阳区率先推出街乡新闻发言人,引起舆论热切关注。

  也许,这些基层的“新闻发言人”还不那么训练有素,但是他们是我国政务公开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增加的村务透明度与提高军事透明度,正在共同打造着我国政府的“阳光时代”。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