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旅游产业链灾后生存环境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6日02:29 第一财经日报

  四川汶川大地震虽已过去一个多月,当地的灾后重建工作也已有序展开,但旅游业的恢复却仍需时日,因此,与之相关的从业者该如何自救也就成为他们必须面对的难题。

  导游:回家赋闲

  黄河是成都大型旅行社之一的成都国旅资深导游,经验丰富,为人热情灵活,接待过不少重量级旅游团,包括此次舞蹈家黄豆豆赴灾区的慰问团也是他接待的。

  “以往我一个月可以接待100位游客甚至更多,最近一个月内除了救灾慰问者以外,没有其他生意,我现在的主业就是回家带孩子。”黄河老家在浙江温州,从事导游业约10年,具有语言天赋的他精通温州话、广东话、上海话、四川话等各地方言,能接待各类团队,平日里生意很是红火,一家人在四川生活还不错。

  可惜地震过后,他再也没有接到团队客人。类似黄河这样的导游在成都很多,目前基本都赋闲在家。

  导游是个特殊的行业,全国大多数全职导游与旅行社之间都没有直接的劳动合同,一般也没有底薪,收入完全依靠接团业务。因此,地震过后,当地的导游们都和黄河一样处于“零收入”状态,有些旅行社则抽调部分人员到其他地区的分公司,比如上航假期就调了一批四川员工到上海工作。

  “其实很难做。”黄河无奈地说,导游是地域性很强的职业,地接人员讲解一个景点,起码要自己去过10次以上,还要懂得和当地各方的协调,到了外地,对于景点等各方资源都不熟悉,根本无法上岗。

  酒店:后续难题

  雷玉枝是九寨沟内一家四星级酒店“新九寨宾馆”的总经理,老家在山东的她务实能干,在洲际和喜来登两大国际品牌进驻九寨沟之前,新九寨宾馆是当地最高星级的酒店,300多间客房大部分时间都能爆满,房价高达800多元一夜。

  而此次地震则几乎让所有的酒店停业,雷玉枝却是鲜少的还留守在当地的从业者。

  “我留在这里是因为我的酒店正好今年也要装修,现在既然停业了,那么我们就招投标动工。”雷玉枝叹了口气说。

  雷玉枝苦恼地表示,即便没有地震,由于酒店业人才缺口很大,所以经常遭遇“挖角”,每年都流失不少员工,现在她只能让员工放假,并发给他们50%的薪水,这时候假如其他酒店过来挖人,她根本无力挽留,一旦人员流失,等再开业时,酒店人力将成最大瓶颈。

  旅游用车:进退两难

  陈军是北川人,地震中,他的奶奶失踪至今。然而,同样令他悲伤的是,未来的日子怎么过?生于1982年的他经过多年努力,在成都旅游用车行业已经颇有实力,拥有自己的车队网络业务,四川是国内游可占30%左右市场份额的主要旅游目的地,因此平日里生意很好,本来他还在计划再扩张业务范围。

  地震过后,和导游一样,没有任何业务。“我现在也是‘零收入’一族,加上现在油价飙升,搞不好会变成‘负收入’了。”陈军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车队从业者也是具有区域性限制行业,去其他地方道路不熟悉,且不具有优势,很难发展。比如四川当地司机对于驾驶山路很有经验,但去其他地方工作就没有优势了,所以,是选择卖车赴外地开展全新生活,还是留在当地静等旅游产业恢复,是个问题。  乐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