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进入全面改革阶段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7日10:41 中国改革杂志
——2007十大改革新闻与地方探索评选结果述评 由《中国改革》杂志社发起举办的“2007改革新闻与探索”评选活动结束了。以公众评选的方式,请改革的各个利益攸关方----官员、学者、企业家和社会公众来对2007年一年改革领域出现的政策措施和创新探索来进行评价,是对改革方式的一种有益创新,而且透过评选结果,我们也能观察到改革决策与公众关注之间的切合程度,观察到地方改革探索对全局改革的预示意义,观察到改革的目前进程和未来走向。 社会体制改革是2007年改革的重头戏 “2007年10大改革新闻”中,4条与社会领域的改革相关,“2007年十大改革探索”中,也有5条与社会领域的改革相关。这样的结果说明,无论从中央改革政策的侧重方向、地方改革的探索路径,还是社会各界对改革进程的主观感知来看,社会领域的改革都是2007年全年改革的重中之重。这既可以看成是中共16届6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在2007年改革部署上的具体体现,也说明经济体制改革先行的改革战略在2007年发生了一个很大的改变,改革的决策者和利益攸关者都已经不再满足于经济领域的制度建设和经济增长,而把更多的政策资源和关注力对准了社会体制改革。以前有学者提出,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之间,可能存在一个社会体制改革的阶段,2007年的改革实践验证了这样的判断。 从具体分析来看,2007年的社会体制改革主要沿着3个方向展开: 第一个是涉及民生问题的公共政策方向。 9条社会类改革新闻与探索中,4条与这个方向有关,涉及到住房、就业、医疗、城市交通4大领域。一段时间以来,政府在提供这些基本公共物品方面,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强调过多,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功能发挥强调过少,导致“住房难、上学难和看病难”的问题叠加出现。现在,《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意见》的正式出台、《就业促进法》的颁行以及医疗改革方案的将要正式出台,都是中央政府在呼应社会需求,积极履行政府提供基本公共品职责的积极信号。至于北京市2007年的城市公交改革,采取了降低公交票价、公交用地优先、建设公交换乘枢纽等措施,实质含义是城市交通方面的财政支出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策略开始向普惠普通市民的方向倾斜。可以说,2007年中央和地方政府普遍加大了利用公共政策手段调整社会阶层利益分配的力度,在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开始关注公民基本的社会权利维护。 第二个是涉及“三农”问题的社会结构调整方向。 9条社会类改革新闻与探索中,3条与这个方向有关,分别是“成都、重庆成为统筹城乡配套综合改革试验区”、“浙江嘉兴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改革:一个都不能少”和“浙江义乌市总工会尝试社会化维权模式:农民工也是工人”。我们知道,城乡二元结构是一种经济结构更是一种社会结构,是改革的对象也是改革的难点,这个问题不解决,再有多大的经济成就,改革也只是在“进行中”而到不了“完成时”。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来看,把市场经济和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带来的公民权利、社会权利和参与权利(17大提出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从城市居民扩散到农民,是一个真正改变中国面貌的伟大工程,目前的步子虽然不大,毕竟已经启动。可以想象,今后几年的10大改革新闻和探索评选中会出现更多这方面的内容。 第三个是涉及社会组织的制度创新方向。 9条社会类改革新闻与探索中,2条与这个方向有关。广东商会、行业协会遵循“自愿发起、自选会长、自筹经费、自聘人员、自主会务”的“五自”原则直接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不再需要“主管单位”。这个改革探索的制度含义在于,通过弱化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直接管辖关系,将社会自组织的权利交与社会组织。至于浙江省瑞安市进行的三位一体综合农协探索,表面意义是通过整合信用合作、供销合作和农民专业合作的资源、组织与功能,打通农村金融改革与农村合作组织建设这两个相互分割的领域,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农业和农民,制度含义则是为稳步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创造条件,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逐步削平部门利益集团,借助农协向农民释放资源与权利,落实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