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相关部门部门回应质疑:一定实现目标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30日06:11 中国新闻网
部门回应 施工进度不一 一定实现目标 日前,成都市委、市政府下达决战目标:一定要确保全市住房倒塌和严重毁损的受灾群众在8月1日前全部入住过渡安置房。针对“革命的老刘”博客中的说法,都江堰、彭州等地安置点负责人进行了回应。他们都表示,有信心、有能力确保“八一目标”的实现。 龙池风景区管理局副局长程文学——— 材料一到位 搭建就非常快 负责龙池乡活动板房建设的龙池风景区管理局副局长程文学表示,由于地处山区,选点要反复权衡,多次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各个点位有快慢,但肯定能在7月25日前交付使用。 程文学说,龙池乡一共7个集中安置点,由于整个乡大约只有1000多人需要入住活动板房,所以每个点的规模并不大。7个安置点中,有一个即将完工,剩下的有5个已完成场地平整,正在用水泥打地平。只剩下一个安置点,由于高压线经过上空,存在安全隐患,经过协调,高压线移线工作正在进行。所以耽搁了一点时间,场地仍在平整中,但很快就可以完成。 “目前,我们几百人正在加班加点做的工作就是砌堡坎、打地平、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7月初,援建方将从上海拉来活动板房所需的所有材料。”程表示,只要基础设施完成,材料一到位,板房搭建就非常快了。 关于道路和暴雨可能带来的影响,程文学坦陈“有一定影响”,但不会太大。他说,目前,安置点所需的泥、沙子、砖等材料都运到安置点了,活动板房所需材料运送也比较迅速,“所以我可以肯定地说,7月25日交付使用没有问题。” 彭州市建设局局长周启双——— 哪里有需要 重点突击哪 彭州市建设局局长周启双说,彭州一共有130个集中安置点,除了几个点还在平整场地外,其余的都已开始板房的搭建工作。至于网友所说“安置点的基础设施配套需要很长的时间”,周启双认为,每个工地有每个工地的情况,不能因为某一个地方慢了一点就认为不能完成任务。“并且,哪个地方有需要,我们就会突击哪个地方。网友所担心的情况,实际上是对建筑方面的不了解。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确保‘八一目标’的实现。”本报记者 马天帅 赶进度 顾不上吃饭 连熬5通宵 泡烂3双鞋 都江堰在建最大规模安置点正加紧施工 都江堰市灌口镇高埂一区、高埂二区,总共需修建5000多套安置房,安置2万多人,这也是都江堰目前在建的最大规模安置点。为保证入住,灌口镇廖副镇长甚至立下军令状:“7月2日前,一定要让一区1万余名居民入住,到时,保证水电都是通的,可以上厕所,可以洗澡,可以做饭。”而高埂二区,7月25日前肯定要完工交房。 高埂一区 赶修厕所厨房 泡烂三双鞋 高埂一区是安徽省的援建项目。施工负责人安徽伟宏钢结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辉和他的90多号人从5月23日进场开始,每天都在战斗。现在他正忙着勘测厕所的修建位置。7月2日,1万多居民就要搬进来,可现在20个厕所,大部分只平整了地面,安了下水管道,既没搭板房,也没有蹲位,冲水水管也还没安。 连续几天大雨让工场一片沼泽。姚辉和大家一样,顶着大雨,深一脚浅一脚踩在泥地里,都不敢放慢施工进度。为此,他的三双皮鞋都被泡烂了。 “我们今天开了协调会,厕所、厨房一定要在第二天全部安好。”姚辉眉头紧皱。总之不管怎么样,明天一定要把所有配套做完。说到这,姚辉抬头看了看天,又习惯性地皱眉:“等会儿可能要下雨,速度又要加快了。” 高埂二区 深圳开来水泥车 修车变泥人 下午2时10分,离高埂一区不到1公里的高埂二区安置点,遍地碎石砖瓦,一脚下去漫天灰尘。一台“巨无霸”车停在这里,陈吉全和几个施工人员翻上爬下“摆弄”着车。一旁,地上的盒饭已经凉了,一件纯净水几乎没人动过。 “这台车叫水泥高泵车,专门搅动水泥制造混凝土的,可现在水泥太干了把管道堵了,我们得赶紧把管道疏通。”陈吉全很着急,他满脸都是水泥渣,裤子、衣服、鞋已分不出颜色,整个人就一“泥人”。他并不是建筑工人,而是从深圳赶来的志愿者,而这台车是深圳一建筑公司钱老板亲自开来支援的。“我们过来已一个多星期了。” “你还是吃口饭嘛,我们先弄到。”连早饭都没吃的陈吉全听到同伴劝告,才拿起盒饭刨了起来。5分钟饭就见底了,来不及喝口水,他又整个人钻到了车底。“1个小时解决问题!要不然太耽误工期了。” 熬几个通宵 24小时开工 50岁的仁寿人吕榜元头戴一顶草帽,穿着雨靴,头也不抬地用模子平整混凝土地面。他的胳膊被晒得通红,大颗大颗的汗珠从头顶滴到脖子上。作业时,他很小心地把一些混在混凝土里的小石头挑出来。 “肯定要赶时间赶进度,这点热算啥子嘛!”吕榜元笑着说,早点把房子盖起来,家里人也会高兴,况且好多人都很拼命,他也不能松懈———上午,一名叫廖伟的工人才因中暑被送到了医院。 平整水泥地面的工作是由四川志德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承包。工地负责人蔡松说,他们6月18日进场,可一进来就是连续几天下雨,之后都是24小时通宵作业。“我自己都熬了5个通宵了。”7月10日前,所有的场地平整和水泥路面必须完成。 蔡松说,他现在眼睛随时都不敢闭,由于场地高低不平,最大落差竟高达4米多。地面不平,板房就无法修建。他们想了一个点子,用碎石头把地基垫平,再涂上水泥。一个星期内,他们用了20多台车来平,可有些地方还是必须人工完成。“今天可能要下雨,必须赶在下雨前多做一点,剩下的明天必须补完。” 本报记者 赵倩 腾空地 床垫电视都不要了 赶紧推了宾馆腾地 彭州龙门山镇最后一处安置点昨开建板房 截至昨日,彭州龙门山镇9个活动板房集中安置点全部在建。最后一处集中安置点昨日进入板房安装阶段。镇干部表示,虽然面临诸多困难,板房建设进度不及平坝地区,但他们一定能完成8月1日前建成的任务。 宾馆老板让地建房 缺地,是龙门山镇建活动板房集中安置点的头号难题。前几天,一支外地援建队伍托龙门山镇副镇长杜强找一片搭帐篷的地,杜强绕镇跑了几圈,都没有找到一片开阔的地。杜强说,地震后,龙门山镇适合成片建活动板房的开阔地段不多。有的地方,是村民受损的房屋,很多村民坚持不肯让出地。有的地方是耕地,村民要留着七八月收获。 龙门山镇团山村八社,鑫光苑安置点计划建400多套活动板房,已建成270多套,约1200人将入住。镇上选择在一个房屋垮塌、裂开的宾馆处设立百亩的安置点。地势上,这片开阔地比较安全。原来宾馆的给排水系统是现成的,而且这里绿树成阴,又不潮湿。 地震前,夏天来这里避暑的游客爆满。老板王建是否愿意让出地?镇党委书记刘廷凯试着打了电话。“无偿、无条件拿给你们!”王建居然一口就答应了,“外地的人都跑来援助我们,我们本地人还讲啥条件?镇干部进沟里救人时,命都不要,我们做这些,应该的。” 宾馆里还有几百套床、床垫、电视等。考虑到建房要抢时间,王建表示,要推倒就抓紧吧,里面的东西就不要了,免得耽搁半个月。最后,他只搬出两台电视机。 做表率 说服村民让地 昨日,一车车活动板房材料终于运到了团山村六社———这是龙门山镇最后动工的一处集中安置点。 地震后,镇上选择在这里的一片废墟上建房,但要说服村民把原来的宅基地让出来很不容易。社员张光和主动站出来,召集社里的党员,给社员们做思想工作。 “住帐篷,一下大雨就要淋雨,老老小小咋住啊?”地震前,张光和与副镇长杜强还是“冤家”,两人吵过架,甚至差点动手,但为了修活动板房,两个人却一条心了。 张光和的房子,原本立在板房地一头的地基上,值好几十万。“平了!”张光和淡淡地说,这房子是他主动提出要推平的,里面很多家具都没有弄出来。“我要带个头。我私心重的话,社员谁还信我啊?” 有一户剩下两间房子不愿意推倒,做了两天思想工作说服了户主。另一户的围墙也挡住了用地,最后还是张光和的一句“我家废墟里的东西都值十万,你那些算啥”起了作用。 本报记者 余文龙 摄影报道 来源:成都商报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