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万人的守望与重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30日14:17 廉政瞭望

  ◎文/本刊记者衡洁

  6月12日,震后一个月。

  这一天,来自江苏省吴江市建设工程公司的小伙子舒希利在绵竹市的过渡安置房建设工地上,度过了自己20岁的生 日。没有蛋糕,没有蜡烛,没有亲人的温情关怀,舒希利记忆中的20岁生日只洒满了点点滴滴的忙碌汗水。

  同样是这一天,对口援建绵竹市的江苏省建设系统指挥部将2000套过渡安置房的钥匙交到了绵竹市抗震救灾指挥 部负责人手中。这意味着绵竹市很快有8000名群众不用再挤在闷热的帐篷里,即将搬进新家,迎来新生活和新希望。

  江苏省的建筑工程队队员们还不能松口气。8月10日前,还有16000套安置房的任务要他们完成。而在全国, 这个数字是100万套。700多万受灾群众未来3年的安置生活蓝本,正在全国各地工程队的手中一点点勾勒出模样。

  帐篷里的收音机

  都江堰幸福村1组的村民任永全每天最关心的事情就是那个巴掌大的小收音机里播出的滚动新闻,它预示着他家未来 生活的走向。他们家所住的六层楼房在地震中受到严重损毁,所幸全家人无恙,并且很快就搬进了政府为他们提供的救灾帐篷 中。

  帐篷,自5月12日后,就成了四川人民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也成了衡量政府对灾区群众安置工作进展的标尺。 在活动安置板房尚未建成之前,家里房屋成危楼或已直接垮塌的灾区群众还得暂时在帐篷里度过一段时间。这是他们震后生活 的第一个落脚点。

  帐篷、篷布、彩条布……凡是能搭建起一个简易安身之所的物件都成了急缺品。5月23日,灾区帐篷的缺口达到了 270万顶。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备灾处处长高玉成称,中央储备库储备帐篷已全部调用,其他的解决途径为:紧急采购生产、 部队支援、企业和个人捐助、组织没有受灾的省份进行对口支援和国外捐助。

  对此,国家领导人日夜忧心。对于绝大多数没有电视、看不上报的灾区群众来说,收音机成了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 径,他们从广播里密切关注着政府的每一条新闻。

  通过收音机里清晰的声音,任永全知道了胡锦涛总书记去浙江湖州的帐篷生产厂家视察帐篷生产情况,动员所有具备 生产能力的企业积极主动承担帐篷生产任务;知道了中央部署广东、山东、河南、江苏、湖北、浙江6个实力雄厚的大省对各 个受灾县市进行对口援建,首要任务就是运来帐篷;知道了温家宝总理许诺在3个月内,让他们搬进冬天防寒、夏天隔热的活 动板房。

  “我相信总书记和总理的话,”任永全说,“现在的帐篷起码能让全家人不受雨淋。能在天最热前搬进过渡房,是政 府对我们这些没了房屋的人的体贴。”

  任永全的信任没有落空。对于中央下达的命令,各省都表示出坚定的决心。河南省委书记表示,“灾区需要多少我们 就送多少,坚决完成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而江苏省第一支满载二万平方米活动板房、八千二百顶 帐篷、总吨位达到九百吨的大型车队,在5月22日就开往德阳。

  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一车车帐篷不断运往重灾区,各种款式的帐篷开始在各个重灾县市的广场上、空地上开出花 朵,形成帐篷的海洋。

  “各种各样的帐篷有二十几种,有政府的、部队的、红十字会的、民间捐赠的……好多都是从没见过的款式。”绵竹 市的一位政府官员称。一个关于新式帐篷的笑话是,俄罗斯捐运来了6车救灾帐篷,可由于之前没人认识这种分体式帐篷,于 是3车被运往什邡,3车被运往绵竹,到了地方打开一看,什邡的全是帐篷顶,绵竹的全是帐篷杆。

  截至5月25日左右,灾区的大部分群众都已得到基本的安置,转移出来的群众基本都住进了帐篷或者其他简易的彩 条布搭出来的简易住所。

  但是,这样的安身之所并不能持续太久。随着气温的逐日升高,闷热的帐篷里白天很难待得住人。对受灾群众来说, 住进宽敞隔热的活动板房是目前最为急切的心愿。

  工地上的泪水和汗水

  江苏工程队的小伙子舒希利在5月24日登上了前往绵竹的火车。和他一起的工友还有80多个,他们是江苏省第二 批赶往四川灾区进行安置过渡房建设的工程队。江苏不仅带来了最优秀的建筑公司和工人,带来了建设活动板房所需的材料, 甚至连油、大米和后勤人员都带上了。截至目前,江苏省已派出了7000多人的支援大军驻扎在了灾后绵竹的土地上。

  在火车上晃荡了37个小时,舒希利他们到达了绵阳,接着转坐大巴前往绵竹。看到沿途倒塌的房子逐渐多了起来, 看到绵竹市几乎没有一座完好的建筑,看到无数的老百姓无家可归,舒希利当时忍不住哭了出来。“看电视还没有那么直接的 感受。那么多人都是在路边住,后面的房子倒了一片一片的,真的太惨了。”舒希利回忆说,“那时我就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多 么的紧迫和有意义,能帮助他们一点,我觉得非常光荣。”

  在很短时间内,各路建筑队伍都涌进了灾区。虽说是一个省对口支援一个县,但往往在一个地方能看到好几个省市建 筑队高高飘扬的旗帜。在绵竹,除了任务最重的江苏省外,辽宁、天津也都派了建筑工队前来支援。而在都江堰,前来援建的 地方达到了5个:安徽、山西、河北、重庆、上海。走到路上,各个地方的方言时时听闻,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全国的援助 就在身边。

  在每个活动板房的建设工地上,工程任务和进度表都被张贴在醒目的位置。按照中央的要求,6月25日前,在绵阳 、德阳、阿坝、广元、雅安、成都等6地重灾区修建的第一批25万套安置房将交付使用,各省市都有明确的任务量。为了按 时完成任务,各个建设工地都在日以继夜地加班赶进度。

  舒希利已记不清有多少个晚上加班超过了12点。但不论加到多晚,第二天早晨7点钟他们都必须准时上工。不仅工 人们如此,率队前来援建的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李一宁每天也都会准时出现在工地上。而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透露,李一宁来 了之后几乎就没在半夜两三点前睡过觉。

  “时间实在太紧张了,”吴江市建设工程公司总经理张志龙抹了一把额头的汗,说,“只能辛苦我们的工人,压缩睡 眠时间,很多人都出现过中暑。但我们一定会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中央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5月21日颁布的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每套安置房的建筑面积要求在15~2 2平方米,采用行列式布置,拼接长度根据场地条件以4~10个开间为宜,住房行间距为4~5米。每50户共用一个卫生 间和淋浴间,每户人都有一个灶位,每1000户建设小学一所、诊疗所一个,每2000户配建中学一所。南通三建项目总 指挥张华亮表示,他们将严格按照此标准修建安置房,建设质量能够确保3年使用期。

  两天前,舒希利从工地的帐篷里搬进了刚建好的活动板房中睡觉。但房里没有床,七八个小伙子在地上铺张板就睡。 他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会打电话给他,这让他有点想家。有时候他也会想起之前只用工作8个小时的日子,觉得现在每天干 十几个小时跟以前没法比。但尽管条件艰苦、工作繁重,他后来再也没哭过,“我们这儿只有汗水,没有泪水。”这个刚满2 0岁的小伙子露出了纯朴的笑容,洁白的牙齿跟他黝黑的脸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阳光下,几颗晶莹的汗珠悄然滑落。

  洗衣粉的幸福味道

  幸福是什么味道?对于都江堰搬进活动板房的受灾群众来说,安置社区里飘散着的洗衣粉的清香味道,就是幸福的味 道。它代表着洁净的水、干净的衣服,代表着安定下来的生活,代表着家。

  中央对灾区群众的承诺正在逐步兑现。5月22日,任永全一家告别了帐篷生活,搬进了都江堰“幸福家园”安置社 区。这个由成都建工援建的安置社区成为了都江堰第一个入住的活动板房安置点,总面积150亩,已建成517间,可容纳 1500名灾区群众居住。

  红墙,白房,蓝天,国旗。空气中有淡淡的皂角清香,屋檐下大人孩子的衣服随风轻荡,鸟笼里的八哥和喜鹊叽叽喳 喳叫个不停,远处,孩子们的嬉笑玩闹声不断传来。这些都在告诉着走进这里的人们,这里可以让人们安居乐业,这里是一个 幸福家园。

  据了解,这里的房屋均采用彩钢夹芯板轻体装配房,每套约20平方米,入住3至4人,公共厨房、公共卫生间、供 水点、垃圾收集站、医疗诊所、中小学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成都人熟悉的红旗连锁超市已经进驻,购物方便。社区甚至还配 备了心理关怀站。

  在任永全家的门上,醒目地贴着“幸福家园赈灾居民安置点11栋7室”,还写有他们一家三口的名字。走进去,室 内整齐摆放着三张床,床单被褥都是安置点提供的。照明设备、电源插座、液化气灶等都有配备。不过目前任家还用不上灶台 ,“食堂每天都免费供应三餐,有菜有肉,也很好吃。”任永全15岁的女儿任红告诉记者。

  今年上初三的任红在成都读书,震后回到了家里。不过她告诉记者,学校很快就要复课了。比她更快一步的是,她的 两个在当地读书的小学同学已在5月24日复课,地点就在幸福社区的赈灾学校。

  时针指向2点50分,任红的小学同学起身和她告别,她们要上课去了。记者跟着她俩一起去了社区的赈灾学校。远 远地,就听到了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在震后的忙乱中,孩子们整齐的读书声是大人心里的一剂抚慰良药,让人感到格外宁静 和安慰。

  走进学校记者看到,这个赈灾学校一共10个年级9个班,分为初中、小学和幼儿园。每间约200平方米的教室共 两个班上课,一共有480多名学生,任课的50名老师是从8所学校抽调过来的。教室窗明几净,玻璃上贴着每个班的作息 时间和课程表。

  10岁的宋卓豪在赈灾小学四班上课,以前在都江堰团结小学上学。自从家里搬来幸福家园后,他也就在赈灾学校里 恢复了课程,目前已经上了8天课了。这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告诉记者,这里有他以前的同学,也有很多新朋友,“大家在一起 上课,很快就熟了。放了学我们就在一起玩。”

  采访时,一个小女孩听到后面的说话声,转过头来看了看记者。见记者望向她,她笑着冲记者招了招手,脸上的笑容 甜美纯净,打动人心。一瞬间,阳光绽放。

  守望家园,希望重生。

  宋卓豪和他的同学们正大声朗读着四年级语文课本的《春潮》一课:“……春水在阳光下欢笑着,在清风中舞蹈着, 仿佛在告诉沿途碰到的每一个人,每一棵树木,每一株刚刚露出地面的小草: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窗外,工人们正加紧建设着幸福家园的二期工程;新的居民搬着家具,陆陆续续地入住;社区的用工登记处,年轻的 小伙子们正排着队登记,期待早日找到新工作。

  七百万人的春天正在走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