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应常怀忧患之思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30日15:36 中国改革杂志

  暂离“盛世”之说

    邓小平继承和纠正了毛泽东

  刮风下雨,不仅是自然现象,在象征意义上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也是风风雨雨三十年。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在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几阵风,动摇了为害已久的“左”倾教条主义与“左”倾空想共产主义的根基;几场雨,冲刷了闭关锁国几世纪所积累的愚昧落后,并力挽狂澜使我国不仅摆脱了“文革”所造成的险境并奇迹般地闯进了世界大国之林,尤其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时,人们在重重迷雾困厄之中顿见一片社会主义“好山色”,即终于见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图景。因此,也最终使人们相信在世界历史上终将铭刻上属于中国的两个人的名字: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邓小平。

  邓小平继承和纠正了毛泽东。邓小平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相伴而来的一场争论——“实践标准”和“两个凡是”之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开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开局。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两个凡是”之争,是为总结过去开拓未来制定了一条至关重要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称之为“思想上的基本建设”,而历史则将记载下这是二十世纪末期中国的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当时外国一家颇有眼力的报纸评论说:“贯穿着整个改革运动的其实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种精神,这句表面上看似空洞的口号,其实却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效果非常大的原则,它使改革领袖可以放手采用古今中外任何发展模式的经验和优点。”事实上正是如此。

  经过三十年改革,中国的现状已引起了世人的注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以阶级斗争为纲”,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提出“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是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的。开始一段还纠缠于以调整为主还是以改革为主的争论,待到广大农民自发起来冲破人民公社的樊笼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改革立刻成为无可阻挡的主流。改革又由农村进入了城市,由此正式启动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即将计划经济体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成为主战场。市场和计划这两股势力的较量极其复杂激烈,经过好多个回合。不少人将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所以很长一段时期内“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占强势,也有人提出“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意见。直到党的“十二大”以后才将我们的经济定位为“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但这也不过是探索中获得的一个中间站而已。

  在达到这个经济中间站的时候,曾一度有政治体制改革的尝试。但由于改革仓促进行,未达到预定目标,加上当时其它因素,反而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学潮,导致上层领导人的变动。不久又招致了一场更大的暴风雨式的学潮,引起政局动荡。两次事件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最受影响的自然是正在进行中的改革事业。刚失势的计划经济势力企图乘机卷土重来,有人更大张“共产主义建设”的旗帜以图阻挡改革,最终是要改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形势趋于严峻。恰当此时,变革中的苏联突然垮台,东欧变色,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中国怎么办?会引起骨牌效应吗?中外都在等着瞧。刚经历过两次事件的国内相当一部分人一时对改革持观望等待的态度,一些批评的声音也起来了。这时候,不是别人,正是已经卸掉了一切职务的邓小平以元老身份离开北京到南方广东和深圳特区一带巡视(他显然是以保护者的角色最后一次莅临这个象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区),他一路上讲了一些极重要、针对性极强的话。他毫不含糊地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一百年也不能动摇;继续走我们自己改革的路,谁不搞改革,谁就下台;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品,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市场经济来提高自己的生产力,经济特区就要以市场经济为主;不要害怕向资本主义学习,要更加敞开大门引进外资和外国技术及管理经验,我们自己首先要有信心;对外则要“韬光养晦”,严格保持独立自主。

  邓小平这次南巡讲话震动了北京,在那里,各种噪音戛然而止。不久,国家就正式宣布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并正式建立起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引起了经济的股份制改造和民营经济的发展。这样不仅使中国的政局稳定了下来,也使资本主义国家大为吃惊,它们不能不对中国刮目相看,采取静观态度,不敢轻举妄动。这就是邓小平之所以为邓小平。

  自此之后,主要就是依靠经济领域的改革并辅之以其他方面的改革,特别借助于科技的进步和外交上的努力,奠定并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局。中国终于重新崛起于世界。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的经济连年以两位数增长,使过去那些“保四争五派”(即认为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长率只能达到4%争取5%)哑口无言。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角色。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中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大为增强。不要忘记邓小平说过的一句话:“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目前的科技创新能力大体可以举出如下诸项作为标志:嫦娥1号发回了月球照片,首架自主知识产权支线飞机下线,动车组飞驶大江南北,冀东南堡10亿吨大油田被探明,国家巨资建设12项大科学装置,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战机歼-10亮相,等等。

  经过三十年改革,中国的现状已引起了世人的注意。举一个例子,新加坡《联合早报》(2008年1月8日)有一篇文章指出:“在政治上,中国并没有受西方多大的影响,不断摸索着自己的道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这种新型发展模式不仅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所认同和接受,而且也对俄罗斯这样的新兴民主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依我看,这也可看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描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