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军区司令:部队抢救生命时受损不可避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30日17:31 CCTV面对面
成都军区司令:部队抢救生命时受损不可避免
央视《面对面》播出《面对面·英雄之师》。

成都军区司令:部队抢救生命时受损不可避免
李世明司令

成都军区司令:部队抢救生命时受损不可避免
张海阳政委

  央视《面对面》播出《面对面·英雄之师》,以下为节目内容。

  导语:

  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总共投入了13万大军,进行抗震救灾,与以往部队参与到救灾的一个很大的不同,这一次是陆海空,各军种联合作战,各军区联合作战,并且成立了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担任联合指挥部的总指挥,成都军区政委张海阳担任党委书记。那么在抗震救灾的不同阶段,联合指挥部是如何调配这13万大军,另外各军区各军种之间又是如何协作取得最后的胜利呢?我们的节目就专访了李世明司令和张海阳政委。

  解说:这里是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的作战大厅,512大地震以来,来自全国各大军区、各个军种的高级将领每天就是在这里运筹帷幄,调配军队,发出指令。部队目前面临的八项任务树立在明显位置上,每天这里都会汇总最新的进展情况。

  李世明:第一个任务就是进村入户,扩大搜救面。第二,清理废墟。我们组织了若干支清理废墟队,运用机械,结合人力做清理废墟工作。第三就是医疗防疫,和地方一起保证大灾过后没大疫,这是第三项任务。第四,我们部队搭建临时的灾民安置点。第五,我们搭建学校,

  解说:从5月底,6月初开始,部队的工作重点转入到安置受灾群众和灾区重建阶段。现在部队面临的8项任务还包括抢修道路、堰塞湖排险、保障受灾群众饮食供应等等。

  张海阳:我们现在临时安置的灾民由部队负责的22万,整整22万,就是完全部队安置,搭建临时住所的。

  记者:重点还是在农村吧?

  张海阳:重点还是在农村,有些城市我们也是大片的建设新村,就是临时搭建的那些帐篷、板房的新村。我们现在管了多少灾民的饭呢?我们开设了26个赈灾饮食供应站,管了18万灾民的饭,就是每天要供应18万,比我们抗震救灾官兵数量还多。我们现在整个抗震救灾的官兵,解放军、武警加民兵公共也就是十七八万吧。

  解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仅仅4分钟后,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口授第一道军区通令:部队立即就近展开救援。而此时的李世明还在云南视察。

  记者:当时您在云南,怎么回四川?

  李世明:我和政委马上商量,一边打电话,家里边启动应急机制展开救援,工作展开了。同时我从云南马上了解返航的班机,到四川的,到成都降不下来。马上改乘飞机到了重庆,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往家里赶。我赶到的时候是12号晚上的凌晨零点半就到了。到了马上就在指挥所召开了紧急会议,进一步了解情况,指挥部队的行动。

  记者:在地震发生的时候,由于通信还有道路在一定时间内是中断的,可能在相对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外界没有任何的联系,震情到底是什么样,灾情到底是什么样。当时怎么做出这样的判断?

  李世明:第一,先了解这么几个问题,震情的了解是通过我们部队的,部队的通信联络是畅通,地方的通信联络中断了,道路中断了,部队军线是畅通的,我们通过部队,通过省军区、军分区来了解,通过部队来了解,通过地方来了解,多种方法了解。第二个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哪里有灾情就到哪里救灾,先投入,我们这个地方有一些部队在灾后几分钟内马上就出动了。

  记者:第一个到达的点是什么地方?

  李世明:第一个到达的点很多,附近的部队就近,你比如说我们军区总医院七分钟就开始收第一个伤员。我们位于震中的一些部队,在十来分钟或者半个小时就开始救人,就是哪里有灾情,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周围有灾情马上投入救援,在附近救援的同时了解情况,根据了解的情况马上快速地出动部队。

  解说:灾情紧急,部队边行动边报告。5月12日15时20分,大地震发生不到1个小时,司令员李世明发出了成都军区第二道通令,部队继续做好向重灾区进军的准备,所有部队,尽一切所有,全力以赴。

  李世明:我们驻灾区附近的部队,哪里有灾情向哪里开进,当时没有明确的地点,哪里有灾情就往哪里开进,哪里有灾情你往哪里进行抢救,这样。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灾情逐渐明显,那么部队的方向在行动当中再给他赋予任务,再给他指定方向。你比如说在重灾区北川,这是我们这次地震最重的灾区,第一个到位的是预备役民兵,部队是我们的一个装甲团,在13号凌晨1点钟,他第一个到达了北川县,马上就展开。

  李世明:灾情就是命令,群众受了灾了,作为部队在这个时间就是尽快地投入,尽快地出动,尽最大努力出动。同时其他部队做准备,云南的部队,其他的部队做准备。

  解说: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成都军区驻扎在灾区附近的部队出动了6000多人,5月13日,民兵预备役队伍到达灾区一万五千多人。这一天,军队抗震救灾指挥组成立,在军委领导下负责统一协调全国范围的军队。与此同时,二级指挥机构,由80人组成的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成立,李世明担任总指挥,成都军区政委张海阳担任党委书记。全军的调动开始了。各军区部队、海军陆战队、空军、二炮、武警部队迅速调集最强力量,采用空中、铁路、摩托化、陆路急行军等多种方式向灾区挺进。

  记者:什么时候动用其他战区的作战部队了?

  李世明:13号。根据我刚才讲的军委和胡主席的命令,从13号空军纪南军区的部队、海军、二炮,其他大区,包括总部的医疗队就陆续进入,

  本着的原则是谁到我们马上做组织,空中来的,铁路来的,摩托化来的,我们在这个地方提前筹划好了,根据灾情,因为逐渐明了。哪个部队到什么位置,哪个部队到什么位置我们提前进行筹划,在筹划的基础上组成了联络小组,就是空中来的,多种方式来的,我们马上组织车辆把他们送到位,立即展开救援工作。

  记者:调遣部队的权力在你们手里?

  李世明:对,应该是这样,这是军委指示的,进入我们的战区就归我们成都军区联合指挥部统一进行指挥。

  记者:这种经历跟以往相比,这次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经历,跟以往作战指挥有什么不一样?

  李世明:这个应该说从指挥的要求来讲是一样的,但是就是指挥的难度有不一样,比如说第一,他的任务是抗震救灾,抗震救灾有抗震救灾的特点,就任务性质上不一样,抗震救灾第一要抢人,紧接着有任务的转换。那么执行其他任务和这个任务就不完全一样,这是一个。第二,这么多部队来,我有一个周密的部署,就是根据他部队的特点,根据灾区受灾的情况,根据他的任务,我们要合理地把他们部署到位,能发挥他们的特点。你比如说二炮是专业部队,他抢修道路力量很强,武警水电部队,交通水电抢路能力很强,那么我们就把他部署到抢路的地方,修路的地方。如果是摩托化步兵,那么我们就要部署在农村,能进村入户,能发挥他作用的地方。医疗部队,防疫部队,他的特点,就是什么意思,各得其所。

  记者:把什么兵派到什么地方。

  李世明:就是适合他发挥作用的地方。这是我们联合指挥部的职责。

  解说:此时,由于地震造成道路损毁,通讯中断,震中汶川、茂县和理县等地成为与世隔绝的孤岛,第一时间到达这些地区了解灾情,展开救援,是军队面临的当务之急。面对这种形势,李世明发出指令:无论将军还是士兵,谁先到这些地方给谁记功,

  记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您说的这句话,当时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意思?

  李世明:我13号在指挥大厅,主要一个意思是部队必须尽快到位。因为到12号的晚上,情况就逐渐明了了,就是说地震灾害非常严重,损失非常大,必须全力以赴。所以到了13号, 我们的作战指挥大厅就做出了,不顾一切代价,完成任务第一,不顾一切代价向灾区开进,到位,不到位什么都谈不上,到了位才能救人。当时晚上就发了一个号召,我们在布置任务的同时就发了个号召,立功受奖活动,开展这个活动,多种方法激励。

  记者:给什么功什么奖?

  李世明:根据情况,表现好的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都有,哪怕表现好的授予荣誉称号也有,当时我们联指就做了决定,随着任务一块儿下达。

  解说:在向重灾区挺进的过程中,部队各级首长发挥了重要作用。5月13日凌晨4点,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李亚洲带领85人,冒雨徒步到达理县县城,马上组织200多名民兵紧急展开救援。5月13日23时15分,经过31个小时的徒步急行,武警某师的200名突击队员在参谋长王毅的带领下,成为第一支进入汶川的部队。5月13日20时15分,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军长许勇和小分队抵达映秀,许勇成为第一个挺进映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员。

  记者:往灾区震中的地方,比如映秀、北川,第一支进入的部队往往是将军带领着几十个人就进去了,当时您为什么要做出这样一个调遣,

  李世明:我们不顾一切代价向灾区开进,作为指挥员,在这个时候就要靠前指挥,一线指挥,因为指挥员在一线,带着部队行动,遇到紧急情况,遇到危险情况,他处理起来比一般的战士,一般的部队有经验。第二个,余震不断,塌方不断,泥石流不断,我们领导干部,指挥员亲自带着,给大家增强信心,增强力量,看我的,你不用说,不用讲,你只要前面带着,部队就能跟,再大的艰难险阻,再大的困难他就能克服。

  记者:是您要求他们去的还是他们自己主动要求去的?

  李世明:这是两方面都有,因为胡主席有号召,作为我们军队要坚决听从胡主席的号召,我们既有组织,也有他们志愿者两方面,都有。

  记者:一下子百出那么多将军带领那么多部队到那么艰险的地方,您心里是不是也有担心的时候?

  李世明:应该说很担心,他们走了,我刚才讲了,很危险。

  记者:有一次在电视连线采访的时候,好像就在13号,您当时说为了人民,解放军必须冒险,当时那种情况下说这种话,即便是救援的话也要讲科学救援,在当时的情况下您说为了人民我们冒险也得冒,当时说这个话是怎么回事?

  李世明:这个时候人民需要,四川的灾情太严重了,特殊时候特殊办法,那个时候我头脑想到的,任务第一,安全问题要考虑,但是这个时候是任务第一,部队在那个时候付出一点代价也是应该的,要有这个决心,我给你举个例,包括我们这次直升机使用,我们陆航二团,以及后来军委胡主席调来的直升机,一共将近一百架直升机是超强度出动。以这个为例,平常不能出动的,这次必须走,一般气象条件,过去不允许的,这次你要飞,为什么?我医院的人员,你比如好多地方成了孤岛,飞机不去,我的医务人员就去不了,群众救不了,那么你还等气象条件允许吗?

  李世明:第二,好多老百姓在村里面躺着,要截肢,生命危险,我还等气象条件?我不冒风险那个伤员就运不回来。还有好多旅游者,包括一些外国游客生命垂危,我们作为部队在这个时候不担一点点风险我觉得不行,这个时候决心就是任务第一,任务第一。在抢救人民生命的这个时候,部队受一点损失我觉得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