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九洲体育馆别了,诺亚方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1日15:25 新民晚报

  大地震突袭四川,这里一度充当了传说中的“诺亚方舟”。

  当作别九洲体育馆的时候,人们深切感到,这里就是抗震救灾最生动的缩影。最悲伤的和最幸运的在这里汇集,最痛苦的和最动人的在这里交织。

  人口最多的避难所

  5月12日下午2时28分,汶川大地震爆发,灾难突如其来。漫天而起的尘土,遮蔽了烈日和长空。恐慌的人群,从川西北各个方向涌出。揪心的哀号和撕心裂肺的呼唤,让天地变色、草木悲吟……“13日,温总理到九洲体育馆看望受灾群众后,这里就成了黑暗中的灯塔。”体育馆指挥部副指挥长熊万贵说,“此后几天,24小时不间断有受灾群众闻讯赶来,他们来自川西北七八个重灾县。”

  5月19日左右,九洲体育馆的受灾群众达到了最高峰,超过4万人。学生都集中安置在内馆,其他人住在场馆的环形屋檐下和馆外空地的数千顶帐篷里。有海外媒体称,“这里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灾民避难所”。

  据事后统计,国内外先后有500多批、约2000名媒体记者到九洲体育馆采访。一时间,九洲体育馆成为震区灾民临时安置的代名词。

  体育馆内的“村长”“保姆”

  5月13日紧急派往九洲体育馆的300多名机关干部和随后到来的数千名志愿者被受灾群众亲切地称为“临时村长”“临时社长”和“临时保姆”。

  “几万人突然挤在一起,开始的时候特别混乱。到处都是粪便,哭声一片。”大地震第二天,42岁的山西股民王建红就卖掉了手中所有股票,自购2000元的药品,携妻子挤上开往成都的列车,来到九洲体育馆当志愿者。

  “突然聚集的人群出现了短暂的管理真空。”体育馆指挥部新闻负责人王晓刚坦言,“但5月13日绵阳市紧急派到九洲体育馆的数百名干部很快稳住了阵脚。”

  干部们将相当于18个足球场大小的九洲体育馆,迅速划分为44个社区,每个社区由一个市直部门分管,一个部门管七八百人,有的甚至上千人。各部门干部24小时轮班当“社长”“村长”,责任区内受灾群众的吃喝拉撒睡什么都管。

  大灾之下,失去了电视、网络等现代信息渠道,人们越发渴望及时了解党和政府的救灾进度。绵阳市委宣传部迅速在体育馆架起广播站。这期间,没有一天停播。

  随着中央领导到来的消息传出,像王建红一样的志愿者很快从全国各地汇聚九洲体育馆,为灾民提供从物资装卸、发放到消毒防疫的各种志愿服务。“他们帮了政府和干部的大忙!”王晓刚真诚地说。

  历史将记住你的名字

  当6月28日记者再次来到九洲体育馆时,这里只剩下不足1500名受灾群众。已适应喧闹的志愿者王建红,似乎有点不习惯此刻的安静。“我舍不得离开这里,我要做最后一名志愿者!”当年过半百的灾民何大妈情真意切地对他说“有了你们,九洲就是我们的宾馆”时,这个山西汉子哭了。

  6月29日下午,满载最后一批受灾群众的车辆徐徐驶出九洲体育馆,驰向安县安置点。回首这座50天来承载他们悲欢离合的避难所,许多人再次潸然泪下。

  别了,九洲体育馆!作为汶川大地震的见证者,历史将铭记你的名字。

  新华视点(宋振远郭丽琨叶超)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