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政府和NGO很快达成默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2日02:58 新京报

  镇政府和NGO很快达成默契:大宗物资交由政府按照人头发放,特定的物资则由志愿者分发。既保持了标准的统一,又照顾了特殊群体的需求。

  “做政府无暇顾及的,查漏补缺。”罗世鸿称,这种定位得到了认可。

  不过,邱旖旎也认为志愿者有些想法不完全切合实际。“志愿者拉来进口奶粉,当地婴儿不适应,有些会拉稀。衣服其实也不用买名牌。”邱旖旎说,志愿者大都来自城市,对农村不太熟悉。

  每天早晨8点和每天晚上8点的两个会,解决了这些碰撞的问题。作为镇政府代表,邱旖旎记录志愿者的工作安排,也对有些问题提出看法。重大问题则向镇领导请示。

  汇聚 统一意愿下的行动

  “我们不能让志愿者满腔热情而来,失望而去。”镇党委书记林建华说

  5月18日,NGO在遵道镇的工作取得标志性进展———遵道镇志愿者协调办公室成立,并被纳入遵道镇的抗震救灾指挥部。

  “可能会被记入中国的NGO发展史。”罗世鸿兴奋不已,因为这在灾区是绝无仅有的。

  罗世鸿说,在灾区的志愿者多处于混乱状态,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被媒体重点报道的地方,志愿者“关注”过度,需要人的地方又找不到人。很多志愿者满腔热情到灾区,又失望而去。

  相比之下,遵道镇的志愿者自称“幸运”。而他们的支持者友成基金会有良好的政府资源,也为他们带来了便利。

  17日,万科集团的援建人员进入,此前万科决定捐资1亿元援建遵道镇。随万科援建团队一同到达遵道镇的,还有深圳登山协会。

  这样,万科公司、友成基金会、罗世鸿带领的NGO和深圳登山协会,在遵道镇形成了一股合力,成为镇政府无法忽视的救援力量。

  “与其无序的工作,还不如统一起来。”5月18日下午,万科援建项目总指挥朱保全向遵道镇党委书记林建华提议设立“志愿者协调办公室”。

  建议得到了遵道镇政府认可。“我们不能让志愿者满腔热情而来,失望而去。”林建华说。

  邱旖旎说,从那时起她的工作正式成为“联系、协调志愿者工作”。

  5月21日,万科援建遵道镇政府的两排板房竣工。遵道镇政府将其中一排交由志愿者使用。罗世鸿说,有了固定办公场所,志愿者在遵道镇的工作开始系统化地展开。

  NGO组织间有着广泛的交流,遵道镇的协调办公室成立后,陕西、河北、北京等地的NGO纷纷联系,并派出了志愿者前往遵道镇。

  一时间,遵道镇成为NGO组织眼中的“圣地”。

  定位 只帮忙不添乱

  “不能代替灾民,只能教给方法。”志愿者认为,若灾民形成依赖,将不利于重建

  “只帮忙不添乱,查漏补缺。”这样的定位,成为在遵道镇的NGO的共识。

  罗世鸿说,NGO必须坚持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工作,重点放在政府暂不能顾及的工作上。

  罗世鸿介绍,遵道镇以外的有些NGO组织,在未跟政府沟通的情况下设立帐篷学校,但因天气炎热,帐篷并不适合,另一方面有安全隐患,帐篷学校最终被政府接管。

  遵道镇志愿者也对无学上的学生进行了帮助。在志愿者的例会上,山西志愿者林艳梅提出了“快乐假期”的设想,得到了协调办公室的认可。

  随后林艳梅做了详细的项目规划书和课程设计。学习点设在了小树林里,凉爽又安全。课程以娱乐为主,寓教于乐。孩子得到家长同意后,自愿参加。

  活动以项目的形式上报遵道镇政府后,政府也参与到了“快乐假期”中,发文要求各个村组配合。

  志愿者在调查中发现,遵道镇是年画和刺绣之乡,但一直没成规模。年画的设计和销售均由外部完成,遵道镇实际成为一个印刷加工地,刺绣也面临同样问题。

  为了帮助灾民重建,志愿者在遵道镇棚花村搭建了刺绣帐篷,将村里会刺绣的姑娘组织起来,并以志愿者办公室的名义下了第一批订单。志愿者将年画设计融入刺绣,设计了一个志愿者纪念臂章,第一批加工100个,每个60元。

  罗世鸿说,订单扶持是为先将灾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志愿者办公室还计划征集专业从事设计的志愿者,成立艺术工作室,协助他们进行产品开发。并由专业从事营销的团队帮助开发市场。

  “志愿者不能代替灾民,只能教给方法。”志愿者们认为不能让灾民形成了依赖心理。此前,由于部队和大量志愿者涌入,很多本可由灾民自己完成的事情都由他人代劳了,例如打扫卫生、搭建帐篷等。

  遵道镇志愿者办公室已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工作已由“帮灾民干”转变到“教灾民干”。

  罗世鸿认为,如果灾民形成依赖心理,对重建将造成阻碍,也将加重政府的负担。

  发展 这里能否成为拐点

  司机说志愿者最让人感动,因为没人给他们下命令,也没人给他们发工资

  罗世鸿称,遵道镇志愿者协调办公室的工作设想是3年,甚至更长。他认为办公室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构建一个架构,招募专业化的志愿者,以项目的形式进行服务。

  在罗世鸿的设想中,专业化的志愿者需要进行相对固定期限的服务,减少流动。遵道镇重建需要的专业化服务,也将以项目的形式,面向所有的NGO组织进行招标。

  “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容纳不同的NGO来工作。”深圳登山协会理事“大老虎”认为,协调办公室需要厘清机制,使NGO在遵道镇的工作能持续进行。

  6月21日,友成基金会和绵竹市政府在成都联合召开重建论坛,众多国际国内的NGO组织和学术机构参加。遵道镇志愿者协调办公室作为样本,被与会者反复提及。

  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郭虹认为,灾后重建阶段仍需要大量志愿者,需要具有专业背景的志愿者。

  郭虹讲了一个故事,她坐出租车时曾问司机地震中什么人最让他感动,司机说是志愿者,“因为没人给他们下命令,也没人给他们发工资”。不过司机不解:他们为什么这么干呢?郭虹说,是公民意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司机突然以严肃的口吻说。这让郭虹非常感动。

  郭虹说,地震中NGO的工作使她看到了中国社会公民意识的迸发。大地震使中国的NGO站到了前台,这对NGO来讲即是机遇又是考验。

  朱保全认为,遵道镇NGO的工作局面是“志愿者热情的总爆发”,很多节点上的工作是靠人的作用完成而非机制,有很多偶然性。因此这个模式的推广难度可能很大。

  绵竹市副市长罗登亮称,绵竹市政府已在开会讨论,计划仿照遵道镇NGO的工作模式,在绵竹市内推广,以尽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资源,加快绵竹市的经济重建。

  “遵道镇的NGO工作模式如果能推广,无疑将在中国NGO发展史占有一席之地。”罗世鸿称,他们将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本报记者 李增勇 四川绵竹报道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