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特区的“低学高薪”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2日12:14 《环球》杂志

  《环球》杂志驻澳门记者/何自力

  近来,澳门特区的非牟利团体“弱智人士服务协会”的司机、厨工、行政人员被大财团高薪挖角,无可奈何的协会负责人在报纸上呼吁:“人才荒”已开始影响协会的服务素质——事实上,人手不足的问题已使澳门各界倍感压力。人口超过50万、失业率不到3%的澳门,对人才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强烈。

  人才争夺白热化

  过去几年,澳门人一尝从未有过的“打工皇帝”滋味;就业职位几近唾手可得,晋升机会比比皆是。由于人力资源紧缺,各类企业不断施以“银弹”政策留住人才。

  日前,澳门大学2008年“就业信息展览会”云集了外企、港企、本地企业和内地企业。澳门本地某企业人事部主任刘先生对《环球》杂志记者表示,加薪已是大势所趋,他所在的企业愿以过万元薪酬吸纳有工作经验、高学历的应届大学生,同时提供旅行、在职培训等基本福利。

  批发及零售业作为澳门第二大就业行业,同样面临如何留住人才的难题。澳门零售管理协会会长黄亦贤说,加薪留人仍是当下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方法。特区统计局数据表明,2007年第四季末,批发及零售业全职雇员年平均月薪(不包括花红及奖金)同比增长10.5%,达到8045澳门元(100澳门元相当于人民币87元)。

  另外,各类人才近年来不断涌向薪酬诱人的博彩业,这与澳门博彩业的“龙头”地位相吻合,但过度集中对特区政府推行“适度多元”的产业发展政策将造成影响。

  非博彩业与博彩业的竞争、博彩业与博彩业的竞争,使澳门的人才争夺日趋白热化。对于零售业主来说,与博彩企业开出高一倍的人工“挖角”相比,要加多少薪水才能留住雇员,根本无法估计。

  我拿青春“博”明天

  澳门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当地人口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引进人才机制的缺乏、扶助本地人口就业措施的局限、就业再培训制度的不足,困扰着澳门的企业。

  《澳门居民综合生活素质专题研究》显示,澳门中上阶层较多强调特区政府应多协助在职人士进修,以加强在职人士本身的竞争力。

  邻近的珠海市的广播电视大学吸引了不少在职澳门人士就读。珠海电大的校长蔡胜介绍说,来珠海求学的澳门居民多是来自警局、海关、民政总署中学历不高的公务员,因为他们存在升职和加薪等压力。

  然而,与此相矛盾的是,澳门企业在招聘时普遍对应征者的教育程度要求不高。特区政府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字显示:2007年第四季度61%的批发及零售业和27.4%的运输通讯及仓储业的空缺只要求初中或以下教育程度;保安服务业87.6%的空缺仅要求小学程度。

  “不一定要有高学历或技术才能衣食无忧。”家住高士德街的阿伟很满足自己在赌场里做荷官(承担发牌等工作),尽管他高中都没毕业,但他的月收入已逾万元。

  许多学龄青少年放弃了学业,急于投身博彩业。从事了一辈子教育工作的岭南中学校长区金蓉不无伤心地对《环球》杂志记者说:“他们为的都是眼前利益。”

  2008年,澳门新开赌场项目较少,加上部分赌场调整部署或调节市场,对从业人员有所筛选,博彩业竞争已开始显示出残酷性。澳门博彩企业员工协会总干事谈宝容表示,近一个多月来有两家博彩公司累计解雇了超过20名荷官及监场主任,他们当中大部分是20多岁的青年。

  制订人才战略迫在眉睫

  “特区政府在思考,怎样创造条件、铺设平台,协助培养适应澳门下一阶段发展的参政议政人才。”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在3月26日发表的这一席话,凸现了澳门人才问题的紧迫性。

  澳门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程惕洁指出,制订长远的人才战略,提高劳动力的品质是当务之急。程惕洁建议澳门特区政府“三管齐下”: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完善外地劳工政策;吸引并留住外来人才。他强调,有能力的外来人才未必只是来“打工”,更可能是来创造工作机会。

  据澳门特区劳工部门的预计,至2010年,整体劳动力的需求会超过43万,而其中有15万缺口需要填补。有关专家学者呼吁,在保障澳门居民就业和合理工资水平的前提下,要因应发展之需要,采取灵活的措施,加大引进外地雇员。

  而积极培育本地人才同样重要。美联集团澳门行政总裁张一辉指出,最需要的是培养本地专业人才,加强稳固中层,才有足够能力对抗经济风险。不然,当龙头冷却或走下坡时,聘请外雇担任高中层的外企,肯定首先削减被高薪空降在澳工作的外雇高层,届时澳门的承受能力变得相对薄弱,澳门经济就会快速被拖垮。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