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调查显示不足6%上海大学生愿赴边远地区就业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4日05:36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周凯 “经济发展差异、行业差异和时代的价值观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三大主要因素。” 这是复旦大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胡君辰等组成的课题组,最近就影响上海大学生择业意愿的环境因素得出的研究成果。 据介绍,这项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两种方法进行,其中,问卷调查是在部委院校、地方性院校、职业院校这三类院校中,每类取2到4所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共12所。每所大学(学院)抽出200名大学生,调查对象包括1至4年级的学生,最终收到有效问卷1492份;访谈部分则是对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上海政法大学4所学校的160名学生进行访谈,包括大一、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共回收访谈问卷160份,其中有效问卷145份。 在“您认为比较理想的就业地区为哪些?”多选题调查显示,85.46%的大学生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地区;而愿意到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城市或农村地区就业的大学生只占到调查人数的5.70%。研究者分析,城乡改革不同步,体制改革设计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差异进一步加大,是导致大学生择业时明显偏向城市的主要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就业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上述极化现象。开发大西部背景下的就业优惠政策、二三线城市的人才引进政策都在影响着部分大学生的择业意愿。在被问到“会不会把西部开发人才引进政策作为择业的考虑对象”时,有近1成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考虑。 研究发现,行业差异也对大学生择业有很大的影响。行业差异包括行业发展差异、行业收益差异与行业性质差异三个部分。 一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被上海大学生认为是他们选择职业的重要考虑之一,有81%的上海大学生认为产业未来的发展性重要或者非常重要。但是,在对产业未来发展性和大学生预期收入的比较时,研究却发现两者之间呈现弱相关性。也就是说,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大学生更看重的是自己未来的发展空间和由此所带来的收益。 其次,行业间的物质回报性差距的存在影响了择业意愿。访谈中,许多学生都表示,工资收入高低,是他们考虑进入什么行业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点,对于家庭经济收入水平较低或一般,但自身选择范围较广的学生而言尤为明显。 在问卷调查中,研究者特别把“福利待遇”、“薪资与奖金”、“提供社会保险”三项定义为职业的物质回报性。结果显示,76.1%的大学生认为福利待遇重要或者非常重要;84%的大学生认为薪资和奖金重要或者非常重要;73.6%的大学生认为在择业的过程中用人提供社会保险重要或者非常重要。 最后,工作的稳定性如何以及是否充满挑战,也是影响大学生的择业意愿。本次调查显示,上海大学生非常青睐跨国企业,其中外商独资企业排在第一位,其次是中外合资企业。另一方面,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也让许多优秀的大学生也愿意将国家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作为自己就业的首选。 对于怎样的工作是好工作,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定义。本研究揭示:对当下上海大学生而言,个人发展与晋升空间大也极为重要,他们在追求物质待遇的同时,更看重个体价值的实现与未来的发展空间。 调查发现,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择业时受不同群体的影响。 通常来说,朋友和年长的亲戚,师兄、师姐或者从事职业的工作人员是他们重要的意见征询对象。而对于艺术设计、景观设计等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倾向于咨询老师的意见。但职业指导员对大学生择业所能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但访谈也显示,大学生非常希望能够从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获得性格测试、职业测试或者职业、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专业和个性化服务。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