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兰花现身《倾国倾城》晚会现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4日16:13 央视二套

  从小我们都会唱一首关于兰花的歌曲:“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校园中,希望花开早”,然而或许我们都没有想到,这小小兰花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近日《倾国倾城》之“花为媒”邀请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州长与洛阳市市的市长以及各自代表团,就两个城市的城市品牌之一牡丹花和兰花,录制了一期以花为媒,以花会友的精彩节目,节目中将为您揭晓这高雅兰花的历史及文化秘密。

  因为对高雅兰花的探秘心理,我利用候场时间专门与几位大理的兰花“大王”攀谈了起来。对兰花有了一些了解。

  兰花的历史及现状

  兰花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就已经把养兰和兰文化作了很好的结合。因此,曾出现过一段兰花的鼎盛时期。从屈原、李世民、李白、苏轼、郑板桥、李清照等名人的养兰、爱兰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兰花在历史上的辉煌。后来兰花和兰文化融为一体,伴随着中华民族经历过风风雨雨,走过了春秋冬夏,从远古一直走到如今。今天的兰花,人们已经赋予了它新的时代文化内涵。它既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又是真、善、美的象征。因此,兰花作为特殊商品,给人们带来了精神寄托,也给人们带来了经济实惠。兰花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爱兰养兰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实现了革命家朱德所说的“兰花走进千家万户,普通人家”的科学预见。兰花以强大的生命力,蓬勃发展,已经形成一项新兴的产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应有的积极作用。

  兰花的精神价值和经济价值

  兰花是千万种花卉中最能寄托人类文明意念的花,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除了专著以外,保存下来大量的兰辞、兰赋、兰章、兰画,形成了独特的兰文化。兰花表现的形态美、色彩美、芳香美、还有自古就被人们称颂的品性美、神韵美、气质美和精彩美,以其高洁、清雅、幽香而令国人情有独钟。兰花生于山野,挺劲朴实的品质,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慕荣利、忠贞不渝的崇高精神象征,故有人说“人乃万物之灵,兰为植物之秀”。兰花自古就为我国各族人民所认识,受到钟爱,以兰颂德,借兰喻物,借兰喻人,借兰抒情,把兰花视为高雅纯真的化身。女儿名兰以寄望,艺人绘兰以寓意,诗人咏兰以言志,女人比兰以示美,男人慕兰表痴心。人们把好的文章书法称为兰章,真挚纯洁的友谊称为兰谊;朋友们契结为兄弟称为金兰之交;交换的谱帖称为兰谱;把存放文档的地方称为兰台。古往今来,人们爱兰养兰,其实是养德养生、养心、养性和养文,“人养兰、兰养人,养兰人长寿”,这是养兰人的深切体会和兰人合一的完美统一。几千年过去了,爱兰、养兰、赏兰、赞兰、崇兰、颂兰、咏兰的古朴遗风依然源远流长,香远逸清的兰花依然净化着人们的灵魂,美化着人们的生活。兰花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她不但为人类创造了精神财富,而且还为人类创造了物质财富。兰花产业的发展,首先是带动了旅游、建筑、土地、钢材、水泥、房地产等行业和消费品市场的发展。一些养兰致富的人盖房子、买汽车、买高档商品和日用品,拉动了内需,搞活了市场。其次是调整了产业结构。兰花作为一项产业跻身于绿色经济的行列,增加了产业门路,转化了富余劳动力,解决了部分人口的就业问题。第三,帮助贫困户找到了脱贫门路。农村中贫困的群众依托兰花产业,有的烧制兰花盆、有的卖山基土和栗树叶等,增加了收入,下岗工人中有的靠养兰花解决了生活困难。第四,为培养人才、提高人口素质提供了保障。无论是城市和农村,许多人家靠养兰花供子女上学深造,提高了素质,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有用的人才。总之,兰花产业的发展对社会有利无害。因此,才出现了人人养兰花、户户种兰花,工农兵学商,大家养兰花的高潮。这就是发展兰花产业的坚实的社会基础。

  采访结束后我才知道,原来我聊天的这几位,都是大理现在最牛的种兰大户。“兰品如人品”。真是小小兰花,大大商机。

  此次《倾国倾城》之“花为媒”,几位种花大户届时将作为州长和市长的后援团出场,通过惊心动魄的1分钟问答,讲述花与文化经济的故事,更多精彩敬请期待7月5日18:50——19:50播出的《倾国倾城》之“花为媒”。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