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四川卧龙圈养大熊猫拟迁居耿达乡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5日04:31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震后重建规划》于本周在省林业厅通过初步论证。有关负责人昨日披露,重建后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将是一个以大熊猫保护和研究为中心,集环境保护与教育、生态旅游、对外交流与合作、高山森林生态研究为一体的现代化的自然保护与研究基地,同时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事业将大为改善。 ○规划内容 圈养大熊猫迁居耿达乡 更安全更生态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核桃坪基地经专家评估,存在严重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已不能在原址重建。按照《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震后重建规划》,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将搬到耿达乡,位于幸福沟的神树坪-黄草坪-天台山一线。由于该区域有野生大熊猫活动,目前暂时还不能确定研究中心的具体面积。 “这里已经进行了连续三次地质调查和论证,能够确保新址的安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和民称,新的研究中心将修建80个兽舍,而大熊猫的活动场将更生态。未来除了在研究中心进行圈养大熊猫人工繁育和饲养,还将着手开展野化训练和野外放生实验。 新添4个保护点 恢复监测网络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主任李迪华教授,是此次制订卧龙重建规划的牵头人。昨日下午,李迪华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性的意义,卧龙的重建并不是简单的恢复,重建也将是科研水平大幅提升的机会。保护区内的三江、邓生、木江坪三个保护站在地震中毁于一旦,未来将恢复重建。另外将设正河、西河等4个保护点。再加上五一棚的观测站和数十条野外巡护道路,构成了完善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网络,也会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博士后到卧龙搞研究。 乡镇居民不会外迁 香港澳门参与援建 张和民表示,耿达乡、卧龙镇政府将在保护区重建,一乡一镇的居民不会外迁,他们将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进行安置。 按照卧龙重建规划,将建立统一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回收体系,而且固体有机垃圾处理点可把垃圾处理成有机肥循环利用。目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已经承诺将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重建纳入支援范围。据悉,香港将主要以项目形式参与卧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将在康复治疗、心理抚慰等方面为当地群众提供援助。 至于重建的时间表,张和民称,卧龙特区的重建速度,将取决于映秀到耿达道路通车的进程。 ○规划背景 北京大学专家拟订重建规划 地震发生后,北京大学分两批共派出12人,赶到卧龙实地调查。在保护区的全力配合下,先后召开了六次村民座谈会,了解他们在地震中遇到的问题、重建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生计问题等。李迪华表示,自然灾难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把灾难转化成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解决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在7月2日举行的专题论证会上,省林业厅厅长王平、副厅长罗增斌、巡视员戴柏阳以及厅办公室、计划财务处、野生动植物保护处(站)、对外交流合作处、省林业科学院、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省森林资源管理总站、卧龙自然保护区等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专家一致认为: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集众多专家之长,在较短时间内所做的重建规划方案,情况准、起点高、落点实,可行性强,恰当地处理了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当前与长远、大熊猫保护与群众生活等多方面因素,符合卧龙的实际和以人为本的要求,适当修改细节后可提交有关方面。 ○相关链接 1963年建立的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我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面积20万公顷,是我国最早建立、面积最大、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和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于1980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震前圈养的大熊猫约占世界圈养大熊猫种群总数的60%。 本报记者 张欧
【抗震救灾吧】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