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给中国的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9日12:15 北方网

  带给中国的启示

  由此可见,西方慈善事业的发展主要还是有赖于民众的力量和制度的保障。

  公民意识和公民行为是西方慈善立足之本。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认为,中国要达到这个程度,恐怕还有相当长的路程。不过,将传统融入现世,可能是中国式慈善的方向之一。

  杨团列举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两大标志性事件,一个是1998年的抗洪救灾,另一个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慈善事业写进了中央决议,写明“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构成”——这是他去年的观点,换作今年,应该还要算上抗震救灾。

  这些例子可以看作是全民慈善意识提升的写照。

  曾担任过中华慈善总会第一任常务副秘书长的杨团曾对这20年的中国慈善事业做过这样一个总结:观念有进退、制度未突破——观念上,进的是全民慈善意识普及,退的是慈善的民间性;对慈善事业的定位开始是政府工作的重要补充,后来就变成社会保障重要的组成部分。慈善的属性和做事的方式越来越官方化,成为政府主导的社会公益事业。

  他预言,将来非公募基金会的大批出现会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拐点。

  现在对于想在中国登记注册的NGO、NPO来说,最大的难题是找主管单位,主管单位都是政府或者准政府机构,例如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找了中国卫生部作它的主管单位。杨团对这些NGO、NPO的建议就是“绕道走”,寻找其他途径来合法保护自己的权益:一个方法是利用网站,它也是一个组织,备个案就能开展活动;第二个就是基金,因为基金不算正式企业,可以挂靠在各级组织下面。当然,也不排除企业登记和香港登记的方式。

  NGO(非营利性组织)信息咨询中心董事长商玉生一直关注着我国NPO组织的发展。他曾经在2003年的《中国青基会通讯》第8期发表了《我国基金会的现状及体制分析》。

  文中认为,从中国基金会基金来源及基金运作的效率看,中国基金会资产规模小、本金少;基金本金保值增值渠道单一、风险大、限制多、效果差。“中国基金会中,以巨资投入设立、利用本金开展工作的资助型基金会不多,而且由于基金增值困难,致使这种基金会工作很难;而以项目筹资的“过路财神”式的基金会相对来说,还都能开展工作。这种基金会多数属于运作型基金会,即自己筹资,自己进行项目运作。这必然造成工作成本高,和有时会发生监管不严等不良现象。而且也存在可持续性问题。

  从基金会发展趋势上看,建立必要的本金并逐年增加,对基金会的长期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施是必要的,所以,一些过路财神型基金会也在用心扩大本金,至少能作到有一定数量的本金沉积,以便增加使用运作本金的收益开展工作的能力。(来源:新民周刊)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