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出席G8同发展中国家对话会(全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9日15:54 新华网

  新华网日本洞爷湖7月9日电 国家主席胡锦涛9日在日本北海道洞爷湖举行的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全文如下:

  在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7月9日,日本北海道洞爷湖)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尊敬的福田首相,各位同事:

  很高兴来到风景秀丽的洞爷湖畔,同各位同事就共同关心的全球性问题交换意见。我对福田首相和日本政府为会议所作的周到安排表示感谢。

  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衷心感谢各国政府和人民在中国发生汶川特大地震后所表达的同情和给予的真诚帮助。目前,抗震救灾工作已进入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阶段。中国政府和人民有决心、有信心,在国际社会关心和支持下,战胜这场特大地震灾害,帮助灾区人民早日重建美好家园。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近来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金融市场持续动荡,能源资源价格上涨,粮食安全问题突出,全球通胀压力增大。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仍面临不少严峻挑战。

  八国集团和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韩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的人口占世界的60%,经济总量占世界的四分之三。我们有责任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着眼长远,站在全球和战略的高度,从体制机制等基础问题入手,促进世界经济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我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经济体系。各国应该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协力保持世界经济增长。八国集团应该更多倾听外部的声音和意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要建立平等、互利、共赢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第二,建设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增强国际金融体系的有效性。世界银行应该作出更大努力,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该加大对国际金融市场特别是短期资本流动和金融创新风险的监督和预警,在维护国际金融稳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第三,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贸易体系。各国应该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支持加强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实现发展回合的目标。各国应该支持世界贸易组织“促贸援助”的努力。

  第四,建设公平有效的全球发展体系。发达国家应该切实履行承诺,向发展中国家增加援助、减免债务、开放市场、转让技术。发展中国家应该加强能力建设。联合国应该继续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推动国际社会加大发展投入,保障发展资源,加强发展机构。《蒙特雷共识》要落到实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要争取如期实现,特别是要进一步向非洲倾斜发展资源,支持非洲加快发展。

  各位同事!

  近来,粮食价格上涨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不仅事关各国经济和民生,也事关全球发展和安全。目前,全球仍有8亿多人面临饥饿威胁,粮价上涨将使这个数字大幅增加,这不利于实现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当前粮价上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把全球粮食需求增加归咎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既不符合事实,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态度。在人类社会农业生产力空前提高的今天,我们并不缺乏解决粮食问题的手段,关键是要本着共同发展的理念,积极有效协调政策和行动,共同维护世界粮食安全。

  当务之急是要加大援助力度,支持联合国发挥协调作用,努力稳定粮价,帮助发展中国家尽快渡过难关。同时,国际社会应该重视发展农业,以更广阔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看待粮食问题,制定长远的国际粮食合作战略。为此,我愿提出以下4点建议。

  第一,重视粮食生产。各国应该从战略高度看待粮食的基础性地位,依靠科技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粮食库存。主要粮食生产国应该为此作出更多努力。发展中国家应该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发达国家应该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第二,改善贸易环境。要营造有利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秩序。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在多哈回合农业谈判中应该拿出更大诚意,消除贸易壁垒,在削减农业补贴等方面显示灵活,充分考虑发展中成员的特殊关注,并切实给予最不发达国家双免待遇。

  第三,加强宏观协调。各国政府应该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监管,促进政策协调,抑制过度投机,努力稳定粮价。要形成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国际合作机制,争取建立集早期预警、监测监督、宏观调控、紧急救援为一体的全球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第四,创造有利条件。各国应该用相互联系的眼光看待粮食问题,在金融、贸易、援助、环境、知识产权、技术转让等各个领域多管齐下,为维护粮食安全营造有利条件。在应对能源、气候变化等领域所面临挑战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粮食安全因素,不能顾此失彼。

  中国一贯高度重视农业特别是粮食问题,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适当利用进出口调剂余缺的粮食安全政策。中国用世界9%左右的耕地解决了世界20%左右人口的粮食问题,这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近10年来,中国粮食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小麦、大米、玉米等主要谷物年均净出口800万吨。当前,中国农产品平均关税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粮农合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外提供援助。2003年以来,中国对外提供粮食援助近30万吨,援建14个农业类成套项目,在海外建设了20多个农技示范中心,在农业领域为发展中国家培训了4000多名管理官员和技术人员。我们愿在南南合作框架内继续同发展中国家分享农业发展经验,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帮助。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