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美术学院研究员:用中国文化诠释奥运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0日14:04 人民论坛杂志

  ——专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员、著名工笔人物画家孙玉敏

  2008第29届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办,将向世界全面展示北京,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运动员在积极备战奥运,艺术家也正积极为北京人文奥运做着努力。这其中不能不提到一位杰出的女性画家,在“2004年国际奥林匹克体育与艺术大赛”上,她的中国画《求》力压群芳,获得大赛绘画类作品唯一金奖,为中国体育艺术赢得荣誉。她就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员、著名工笔人物画家孙玉敏。

  人民论坛记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您的出山之作——工笔人物画《天天向上》问世,您的名字就开始被广泛关注,这幅画的成功给您以后的绘画生涯带来怎样的影响?

  孙玉敏:1977年是恢复高考招生第一年,那一年我考上了鲁迅美术学院,圆了期待已久的大学梦。1980年我为毕业创作来到东北松花江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体验生活,在那里看到山区小学的孩子们,在异常艰苦的学习环境里认真读书、努力学习,深受感动。经过一年的反复研究、探索,最后终于创作出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工笔淡彩画作品《天天向上》,作品一经完成,赢得了教授专家们的好评,取得了全班最好的毕业成绩,并被广泛发表于《中国画》、《迎春花》、《美苑》、《美术大观》等多种刊物上。

  这件作品确定了我工笔淡彩画的风格,并一发不可收拾,随后创作了《银色世界》、《春蚕》、《静静的桦林》、《早雾》、《梦》等一系列工笔淡彩画作品,并获得了中国青年美展、中国体育美展、中国建军六十周年美展、辽宁省政府颁发1980-1989十年优秀文艺创作成果奖等多次奖励,在已取得的艺术成就面前,我感到这条路走得太轻松了,不能继续轻车熟路,要去探索新的语言,探索新的艺术形式。

  1989年我离开家,告别4岁的儿子,又到中央美院研修一年,进行中国画造型艺术语言的研究和创作,在中央美院这一年,我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教室、图书馆、美术馆度过,从早上7点进校一直到晚上11点熄灯,读了大量的书籍,画了《兰子》、《老默》、《红衣老者》、《紫衣》、《孕》、《祥子》、《水》、《灰衣男子》、《老者》等一系列肖像画作品,对于中国画艺术语言造型的研究,有了更深的研究,继而又创作了三个女性《清茶》、《卓如》、《两个带随身听的女人》,获得了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中国首届重彩画大展学术奖等。虽然中国工笔画费工费时、又费力,但它表现出了我对生活的理解,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人民论坛记者:相信看了孙老师画的人,都能强烈地感受到画中散发出来的民族文化精神,您获奖的《求》更是将中国文化与奥运精神相结合,带给观者更多的联想与想象。

  孙玉敏: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学习和继承者,我从前人那里学来很多表现方法,但更主要是汲取了传统的文化思想和民族艺术精神的精华。这种文化思想和艺术精神,决定了我的审美趣味和艺术理解。

  《求》的创作就是来自女排训练的生活感受。《求》这件作品是专门为体育赛展创作的,中国女排是一个坚强的运动球队,女排的姑娘们以超人的意志和球艺,曾经创造了五连冠的不败纪录,又以坚韧不拔的勇气走出低谷,再创辉煌,女排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是我产生创作的巨大动力。为了更深入了解女排姑娘们的生活,我到过女排训练场,亲自去感受女排队员的生活。训练场上,看到的是姑娘们顽强训练的场面,无数次的跃起、摔倒,无数次的接球、发球,训练场上留下的是姑娘们的汗水和心血,是姑娘们苦苦的探求和思索……

  这种近距离的接触,使我看到了在领奖台上、比赛场上所看不到的生活。并深深地被感动,由此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直引用的经典,人类也一直都在寻求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更高的精神境界。求与球谐音,球是排球、足球、篮球等运动的总称,求也是球,用手、用心去探求球艺,求得更大的拓展,所以将题目确定为《求》,旨在追求更深层次的体育文化理念。

  《求》这件作品,表现一个把头深深抵在排球上苦苦思索的排球队员的形象,表现运动员努力拼搏不断追求更好更高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表现人类对于运动的思考,体育的目的是什么?体育是培育人类的美好心灵,培养健康的体魄,求得公正的评价,通过体育运动的广泛交流人类的平等进步与和平,在创作《求》这件作品中,我努力用中国民族传统绘画语言,东方艺术精神诠释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理解。创作《求》时白天上课,只有晚上和节假日、业余时间用于创作,这个创作的过程,如同运动员一样,也是一个顽强的拼搏的过程,每一笔每一个造型都要经过不断提炼概括精雕细刻而成,不能有丝毫的怠懈。

  奥林匹克运动是对人、人性、人的精神和意志、身体与心理的锻炼和考验,艺术创作也同样是意志与品格、心智与技艺的修养和磨练,创作过程也是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和人格修养的过程。不断追求探索,不断提升艺术境界,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每一位艺术家为之努力的,这也是我对奥林匹克艺术精神的理解。

  人民论坛记者:您是首次在国际奥林匹克艺术大赛中获得金奖的中国画家,但相对国人为刘翔等奥运健儿取得的骄人成绩备感骄傲,为他们获得金牌欢欣鼓舞,似乎对您这个金牌关注不多,对此您会不会有失落感?

  孙玉敏:《求》这件作品选入到国际奥林匹克艺术大赛获得了满票通过,被国际奥委会永久收藏在奥林匹克博物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全球文化论坛亲自颁发了获奖证书,我想这应该是对中国画艺术的一个肯定。我为祖国而感到骄傲。我觉的这个荣誉属于中国、属于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同时在创作《求》的时候,我根本没有考虑过是否获奖,我只想表达一种文化,是中国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的结合,所以不会因为关注的人不多而觉得沮丧。

  反而,我感到了更大的压力,正是这些压力促使我更加努力的创作,不断地超越,不断地追求。我现在正备战2008北京人文奥运,创作中国工笔画《球》参加2008色彩奥运北京国际双年展,《球》是《求》的继续,表现了运动员不断追求顽强拼搏的运动精神,希望为传播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继续做出更大的贡献。

  孙玉敏,著名女画家,1954年出生于吉林四平,1977年就学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9年就学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人民论坛记者 王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