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生产,发展自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2日08:17 新华网

  恢复生产,发展自救――灾区人民用双手开创未来

  5万多公顷耕地被毁,2万多家企业受损,数千家工厂停产……一双双灾区群众的眼睛在期待,又一大考验摆到党和政府面前。

  6月13日,胡锦涛、温家宝提出,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是重要任务。

  “自力更生、国家扶持、社会援助。”中央提出了明确的方针。

  12个字中,首当其冲是自力更生。

  “不等不靠,生产自救”,这是广元市剑阁县桅杆村最醒目的标语。

  每天清早,28岁的杨福慧就悄然离开帐篷去“拾荒”。她曾是餐馆老板,地震毁了她经营十年的心血。这位川妹子说:“双手闲不住,能挣一分是一分,总有一天我会开更漂亮的餐馆,还是连锁的。”

  “只要有双手,生活就会变好。”这份从容让人感慨。

  余震不断,耕作不止。重灾区青川县木鱼镇,伴着布谷鸟清脆的鸣叫,麦地里镰刀挥出,稻田里新绿铺展,抢收抢种紧张进行。

  河流壅塞,灌溉缺水,山前平原百万亩水稻迅速改种玉米、蔬菜;交通阻隔,运输困难,汶川上万吨蔬菜绕道千里紧急抢运成都、广州。

  7月4日,四川省农业厅宣布,大灾之年喜获丰收:粮食增产1亿斤,油菜子增产超过3亿斤!

  “地震是暂时的,发展是永远的。”这种信念催人奋进。

  重灾区绵竹市。震后46万人住帐篷,一度拿钱买不到东西。6月5日,政府帮助一家企业开出“流动售货车”,办起“帐篷商店”“板房商店”。

  政府引导,市场发力,一花引得百花开。到7月6日,绵竹市5500多家商业网点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地震砸坏了田,砸垮了房,砸不乱我们的发展思路。”绵竹市委领导如是说。

  位于绵竹市的东方汽轮机厂是距震中最近的大型企业,受损严重。企业员工奋起自救:5月20日,灾后首批风电机组发往山西;6月3日,重型燃机主机启运福建;6月20日,八台工业汽轮机下线发运……

  灾区人民的坚强,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

  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需要灾区自力更生;但政府的扶持和全国的支援必不可少。

  两个月来,党和政府围绕加快灾区恢复生产,可谓竭尽全力――

  颁布条例,制定政策,700亿元中央财政基金火速下拨,19个对口支援省市慷慨解囊,数百万建设者不遗余力……

  三年内免征损失严重企业所得税、减免部分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

  支持受灾地区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融资;

  对受灾地区实施倾斜和优惠的信贷政策……

  中国社科院有关人士评价说:“这些扶持政策,加上国家财政安排的巨额重建基金,这对今年宏观经济将产生一定刺激作用。”

  政策效应正在显现。受损严重的东方电气,近日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200亿元金融合作协议,其震后新增合同订单已超过250亿元。

  7月8日,四川省副省长王宁说,目前全省因灾停产规模以上企业已有83%恢复生产,商业网点九成以上恢复营业。

  抹去灾难的表色,“天府之国”魅力重现。

  多年以后,徜徉于青山绿水之间,流连于繁荣昌盛之中,人们追忆今天这些不屈的身影,眼里定会充满泪水。

  规划未来、重建家园――用科学精神给灾区持久关爱

  5月22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灾后重建规划组在列车上成立。

  此时,十万火急的生命大接力正在进行,分秒必争的群众大转移正在展开。

  与转运伤员的担架擦肩而过,朝着废墟的方向,一支支重建规划小分队毅然出发。

  “震后三个月完成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一系列专项规划的编制!”这个“硬任务”何其艰巨。

  近10万平方公里的受灾面积,与韩国面积相当。

  短短几个月,搞出一个中等国家规模的重建规划,本身就是个世界级难题。

  规划蓝图寄托着新的家园梦想,亿万双眼睛焦急盼望!

  国土、规划、环保、水利、农业、商务、卫生……灾区所有的政府部门在行动;

  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建筑勘察设计院……所有“中字头”的规划设计单位都派出专家;

  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所有对口支援省市都抽调规划力量赶赴一线;

  地质、生态、经济、社会、文化……所有相关学科都找到“用武之地”。

  余震、山崩、暴雨,一次次现场踏勘考验勇气。

  人口、产业、设施,一个个布局难题殚精竭虑。

  “恢复重建,不是简单复原,要让灾区走上科学发展之路。”在重灾区什邡市,来自清华大学的博士后衬升走遍了所有乡镇,脚上打满血泡。反复推敲,反复论证,反复修订——

  7月10日,在成都,20多位专家正将来自40多个部门的建议汇总,完善补充《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草案》,这个草案即将上报,与国务院各部委进行衔接。

  震后两个月,美好家园的蓝图呼之欲出:灾区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大纲已经审议通过,9个专项规划正在不断衔接和协调中并行推进。

  百万农民失去土地,如果实行移民,总量超过三峡移民,将是一项举世罕有的浩大工程。

  灾区基础设施,目前只恢复到“生命线”的标准,要建成“经济线”“发展线”还需几年不懈努力。

  近500万间房屋倒塌,建筑垃圾数亿吨,如何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上千上万间危房需要登记鉴定,加固整修,海量工作需要大量人力物力。

  知难而进是我们的民族品格,打持久战是我们的光荣传统――

  7月11日,这是上海志愿者陈大江呆在灾区的第58天。震后第一时间,他发动上海亲友捐赠几十万元的药品;看到灾区就业压力大,他组织招聘一批农民工送到上海就业;为筹建“板房小学”,他再次组织捐款购买材料,督导施工。

  他说:“恢复重建非一朝一夕,关爱灾区没有期限。”

  灾难不可逆转,关爱持续永恒。60个日日夜夜,我们更加坚信,巨大的自然灾难,最终会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

  地震时,21岁的于海姣正在成都白鹿书院教堂前拍婚纱照,灾难让她的表情从甜蜜变成恐惧。两个月过去了,欢笑回到了她的脸上。

  她说:“经历了地动山摇的爱,一定会天长地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