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前故宫改建计划始末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4日09:18 中国新闻周刊

  40多年前,一个改建故宫的计划在神秘地进行着,故事以一些人的悲剧收场,使一些人的声名流传

  ★ 本刊特约撰稿/王军

  故宫博物院院庆80周年之际,40多年前几乎改变故宫命运的一件大事被人提起。

  2005年10月14日,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回眸·检视·展望——写在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之际》,对此披露道:“20世纪60年代初,曾有人提出故宫‘地广人稀,封建落后’,要对它进行改造(此方案1958年10月13日由北京市文化局党组提出,详见后文——笔者注);‘文化大革命’初期,故宫还出现了一个荒诞可笑而又十分可怕的‘整改方案’。”

  对这些鲜为人知的史实,文章点到为止,未加细述,但已令人生奇:这样的事情究竟是怎样发生的?

  “故宫要着手改建”

  1958年9月,《北京市总体规划说明(草稿)》有这样的表述:“故宫要着手改建。”

  《规划说明》具体提出:“把天安门广场、故宫、中山公园、文化宫、景山、北海、什刹海、积水潭、前三门护城河等地组织起来,拆除部分房屋,扩大绿地面积,使成为市中心的一个大花园,在节日作为百万群众尽情欢乐的地方。”

  此前,毛泽东在多次讲话中,对北京的城市面貌表示不满。

  1958年1月,在南宁会议上,毛泽东说:“北京、开封的房子,我看了就不舒服。”同月,在第14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说:“南京、济南、长沙的城墙拆了很好,北京、开封的旧房子最好全部变成新房子。”

  毛泽东是两次提到张奚若时说这番话的。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提出向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宣战。5月1日,毛泽东征求民主人士、教育部部长张奚若对工作的意见,张奚若即把平日感受归纳为“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鄙视既往,迷信将来”,提了出来。

  毛泽东在南宁会议上对此评论道:“‘好大喜功’,看什么大,什么功,是反革命的好大喜功,还是革命的好大喜功。不好大,难道好小?中国这样大的革命,这样大的合作社,这样大的整风,都是大,都是功。不喜功,难道喜过?‘急功近利’,不要功,难道要过?不要对人民有利,难道要有害?‘轻视过去’,轻视小脚,轻视辫子,难道不好?”

  毛泽东定下调子:“古董不可不好,也不可太好。北京拆牌楼,城门打洞也哭鼻子。这是政治问题。”

  1958年3月,在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又提出:“拆除城墙,北京应当向天津和上海看齐。”

  这之后的4月14日,周恩来致信中共中央:“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今后几年内应当彻底改变北京市的都市面貌。”

  紧接着,中共北京市委提出一个十年左右基本完成城区改建的计划。

  4月17日,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北京市1958~1962年城市建设纲要》:“如果平均每年拆一百万平方公尺左右旧房(包括展宽马路等拆房),新建二百万平方公尺左右新建筑,可以争取在十年左右基本上完成城区的改建。”

  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之后,全国进入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高潮。北京市1958年9月草拟《北京市总体规划说明(草稿)》方案,提出要“以共产主义的思想与风格”,对北京旧城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坚决打破旧城市对我们的限制和束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