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于丹:灾害教育反思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5日09:23 SMG《深度105》
![]() 于丹 SMG《深度105》2008年7月13日播出:“非常道:于丹:灾害教育反思”,以下为节目内容。 【演播室1】非常道,非常人物,非常观点。离汶川地震已经有两个月的时间了,但这场灾难中的许多场景却让人记忆犹新。对于生活在都市中从小备受呵护的孩子们来说,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坚持下来,能不能向父母承诺一份对生命的珍重,老师和家长究竟怎样做,才能给予孩子们应对灾难的力量。今天的《非常道》,我们将请出著名学者于丹,说一说她在震后对于教育的思考。 (字幕:当灾难来临,生命将如何承受?) (同期:我们现在的孩子从小可以说锦衣玉食,在灾难来的时候他能扛住自己,扛住同学,然后对父母承诺一份生命的珍重吗?) (字幕:老师 母亲 学者) (同期:健康、快乐和人的善良,是一种雪中送炭的价值,是人生要保的底线。) (字幕:于丹 震后的教育思索) 【地震带来的震撼】 这场大震给我们最大震撼的,就是与那么多孩子的性命相关。其实我作为一个老师,作为一个妈妈,我看见都江堰聚源中学的救灾,我每次都没有办法平静下来。我一直在想,对这些孩子来讲,也有很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一生可能寄予了好多好多希望,总在想,我的孩子要成为什么人?我的孩子以后要做什么职业?她要有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你可能有过很多设想,但是当这么大的灾难来临的时候,有些孩子,就是被困在底下的孩子,他的心态会起到特别大的作用。 我看到一个报道说,有一个高中班级里的一个男孩子,他后来成为了他那个班级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因为这个大震来临的时候,他先喊让大家趴下,然后在黑暗中他说大家要镇定,然后分配男孩子干什么,女孩子干什么,要保存体力,最后带着大家挖了一个通道,孩子们得以逃生。我还看到还有很多孩子,就是在不能完成自救,暂时不能出来的时候,他们会在地下唱歌,他们会一直在唱歌,其实这个时候他们就是在做一种鼓励,鼓励自己的心里不放弃希望。有一个孩子被挖出来之前,在废墟中,她在打着手电看书,其实这个时候看书已经不是为了获得什么知识,她是在用一种文化的力量,完成自己在苦难中的那种救赎。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我们现在的孩子从小可以说锦衣玉食,家家都那么呵护,在灾难来的时候他能扛住,扛住同学,然后对父母承诺一份生命的珍重吗?我在北京市开政协会的时候,我在文化组,但是我做的提案是关于教育的。我提出一个就是独生子女的时期,我们应该匹配几种教育:比如小学时期的公益教育,中学时期的挫折教育,大学时期的职业教育。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独生子女,他从小长大的过程当中缺少分享,被家里所有的长辈簇拥的,说你只要学习好就是咱们家功臣。我在北师大这样一个全国重点的大学里,经常看见很高分数考进来的孩子,一进宿舍,就为了窗底下那个下铺打得不亦乐乎,一个孩子可以一个月之内换三个宿舍。 小学时候为什么要有公益?就是我希望能够像他们上美术课、上音乐课一样,让他们去上义工课,不是说早晨晚上打扫打扫,做做值日那么简单,而是你拿出整个半天来去为老人、去为社会做点事,脏就脏点,苦就苦点。如果小孩子老这样去做的话,我就觉得他会锻炼一种能力。我就在脑子里老是离不开地震,我觉得就是灾害来临的时候,一个有动手能力的孩子自救都会强一点,现在孩子都会坐在那儿说等我奶奶来,叫我妈妈来,都在等,所以我觉得做义工其实也是在救自己。
【发表评论 】
|